相应部35相应95经/摩罗迦子经
果智居士/metta编辑翻译
2024年6月11日更新
那时,尊者摩罗迦子去见世尊,……(中略)在一旁坐好后,尊者摩罗迦子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请世尊简要地教导我法,这样我听闻世尊的法后,能独处、隐居、不放逸、热忱、殷重精进而住,那将会有益!」
「摩罗迦子!当下这里,我们将对年轻的比丘怎么说呢?因为你确实已衰老、已年老、高龄、年迈、已到了老人期的比丘,何处请求简要的教诫呢?」
「大德!虽然我已衰老,已年老,高龄,年迈,已到了老人期,大德!请世尊简要地教导我法,请善逝简要地教导我法,我能了知世尊所讲述的义理就好,我能成为世尊所讲述的法的继承人就好。」
「摩罗迦子!你怎么想:对于那些能被眼识知而你一直未见过的色,你以前未见过、你现在没见到、未来也不可能见到,你会有欲,或贪,或情爱吗?」
「不,大德!」
「对于那些能被耳识知而你一直未听过的声,你以前未听过、你现在没听到、未来也不可能听到,你会有欲,或贪,或情爱吗?」
「不,大德!」
「对于那些能被鼻识知而你一直未闻过的香,你以前未嗅过、你现在没嗅到、未来也不可能嗅到,你会有欲,或贪,或情爱吗?」
「不,大德!」
「对于那些能被舌识知而你一直未尝过的味,你以前未尝过、现在没尝到、未来也不可能尝到,你会有欲,或贪,或情爱吗?」
「不,大德!」
「对于那些能被身识知而你过一直未触过的触,你以前未触过、现在没触到、未来也不可能触到,你会有欲,或贪,或情爱吗?」
「不,大德!」
「对于那些能被意识知而你一直不知道的法,你以前不知道、你现在不知道、未来也不可能知道,你会有欲,或贪,或情爱吗?」
「不,大德!」
「而在[当下]这里,摩罗迦子!当你见闻觉知法时[1],见时将只有所见这么多(见只是见)[2],闻时将只有所闻这么多(闻只是闻),觉时将只有所觉这么多(觉只是觉),知时将只有所知这么多(知只是知)。摩罗迦子!因为当你见闻觉知法时,见时将只有所见这么多,闻时将只有所闻这么多,觉时将只有所觉这么多,知时将只有所知这么多,所以,摩罗迦子![你]不被它[染着][3]。摩罗迦子!因为[你]不被它[染着],所以,摩罗迦子!你不[被粘着]在那里[4],摩罗迦子!因为你不[被粘着]在那里,所以,摩罗迦子!你也不[被粘着]在此世、不[被粘着]在彼世、不被两者之间[的未定状态所粘着][5],这就是苦的终结。」
「大德!当世尊简要地讲说此[法],我理解详细义理:
『当见色后失去正念,作意可爱相时,
是染着之心感受它,持续黏着它。
许多感受由此繁衍;从[所见]色生起,
贪婪与恼怒[亦然],心被此损害,
这样累积着苦,涅槃被说在远方。
当听声音后失去正念,作意可爱相时,
是染着之心感受它,持续黏着它。
许多感受由此繁衍;从[所听]声音生起,
贪婪与恼怒[亦然],心被此损害,
这样累积着苦,涅槃被说在远方。
当嗅气味后失去正念,作意可爱相时,
是染着之心感受它,持续黏着它。
许多感受由此繁衍;从[所嗅]气味生起,
贪婪与恼怒[亦然],心被此损害,
这样累积着苦,涅槃被说在远方。
当尝味之后失去正念,作意可爱相时,
是染着之心感受它,持续黏着它。
许多感受由此繁衍;从[所尝]味道生起,
贪婪与恼怒[亦然],心被此损害,
这样累积着苦,涅槃被说在远方。
当触触后失去正念,作意可爱相时,
是染着之心感受它,持续黏着它。
许多感受由此繁衍;从[所触]触生起,
贪婪与恼怒[亦然],心被此损害,
这样累积着苦,涅槃被说在远方。
当知法后失去正念,作意可爱相时,
是染着之心感受它,持续黏着它。
许多感受由此繁衍;从[所知]法生起,
贪婪与恼怒[亦然],心被此损害,
这样累积着苦,涅槃被说在远方。
当见色后现念[6],他不在色上染着,
是离染之心感受它,持续不黏着它。
且当他经历感受,亦如他见色一样[无染];
[苦]被灭去而非积聚,他如此具念而行,
这样减少着苦,涅槃被说在面前。
当闻声后现念,他不在声上染着,
是离染之心感受它,持续不黏着它。
且当他经历感受,亦如他闻声一样[无染];
[苦]被灭去而非积聚,他如此具念而行,
这样减少着苦,涅槃被说在面前。
当嗅香后现念,他不在香上染着,
是离染之心感受它,持续不黏着它。
且当他经历感受,亦如他嗅香一样[无染];
[苦]被灭去而非积聚,他如此具念而行,
这样减少着苦,涅槃被说在面前。
当尝味后现念,他不在味上染着,
是离染之心感受它,持续不黏着它。
且当他经历感受,亦如他尝味一样[无染];
[苦]被灭去而非积聚,他如此具念而行,
这样减少着苦,涅槃被说在面前。
当触触后现念,他不在触上染着,
是离染之心感受它,持续不黏着它。
且当他经历感受,亦如他触触一样[无染];
[苦]被灭去而非积聚,他如此具念而行,
这样减少着苦,涅槃被说在面前。
当知法后现念,他不在法上染着,
是离染之心感受它,持续不黏着它。
且当他经历感受,亦如他知法一样[无染];
[苦]被灭去而非积聚,他如此具念而行,
这样减少着苦,涅槃被说在面前。
』
大德!当世尊简要地讲说此[法],我这样理解详细义理。」
「摩罗迦子!好!好!摩罗迦子!好!摩罗迦子! 我简要讲说,你理解详细义理:
『见色后忘失正念,作意可爱相时,
是染着之心感受它,持续黏着它。
许多感受由此繁衍;从[所见]色生起,
贪婪与恼怒[亦然],心被此损害,
这样累积着苦,涅槃被说在远方。
……(中略)
当知法后现念,他不在法上染着,
是离染之心感受它,持续不黏着它。
且当他经历感受,亦如他知法一样[无染];
[苦]被灭去而非积聚,他如此具念而行,
这样减少着苦,涅槃被说在面前。
』
摩罗迦子!当我简要讲说此[法],你应这样理解详细义理。」
那时,尊者摩罗迦子欢喜、随喜世尊所说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
尊者摩罗迦子住于独处、隐居、不放逸、热忱,殷重精进,不久,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无上梵行的终点——那是善男子从家正确地出家、过出家生活的目标。他证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尊者摩罗迦子成为众阿罗汉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华俊说明:这部经是马哈希大师最重视的经典,他在《摩罗迦子经讲记》的结尾部分说,为了信众的解脱,他四十多年来反复讲解这部经。但现在我所见到的中英文版本都翻译得不够精确,使得对实修的指导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因为时间有限,为了节省时间,部分译文参考了网上版本,而把时间集中在对关键法义的研究和翻译上。另外,感谢王青玲贤友和Alobha贤友阅读校对译文并提出改进建议。
愿读此经者,领悟真实义!
愿如来正法,流布于世间!
2024年6月11日最后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e diṭṭhasutamutaviññātabbesu dhammesu有两种译法,一是按处格译:在能够被你见闻觉知的法上;一是按处格独立结构(absolute,又叫绝对式)译,就是:“法被你见闻觉知时”。把被动语态改成主动语态,就是本文的译法。仅仅是这一句的翻译,两种译法都可以接受。但是要看下一句diṭṭhe diṭṭhamattaṃ bhavissati,把diṭṭhe按处格译意思就不那么清楚明了。而把diṭṭhe看成是省略了主词的处格独立结构,是上一句概述的处格独立结构的具体化,上下文的意思就很清楚也很合理,能够在禅修中操作。如果补全省略的部分就是:当[法]被[你]见了时。此经的注释书讲“Yatoti yadā.Tatoti tadā”,本来yato…tato…一般译成因为…所以…,这里这样译也是正确的。注释书解释成yadā…tadā…(当…, 那时…),也是强调时间。 ↑
- 关于“见只是见”,中部注解释为在眼门心路过程的确定心处截断心路过程。在马哈希尊者的《摩罗迦子经讲记》里说到:“禅修者达到坏灭智(bhanga-ñāna)和行舍智(sankhārupekkhā-ñāna)后,他们将会发现意识流并不是强制性要流到速行的,在两个或三个刹那的确定心后,他们就证入对看、听等所有感知具有六支舍的观智(chaḷaṅgaupekkhā vipassanā ñaṇa,六支舍观智)。这些内容在《(中部)根本五十经》(Mūlapannāsa)的注释中有解释。” ↑
- na tena(不被它)是省略句,省略的内容是摩罗迦子尊者回答的偈诵中的rajjati(被染着),所以这里补全,中文才比较清楚。方括号[]里的内容是翻译补上的,下同。 ↑
- tvaṃ na tattha 这个句子省略了hoti或atthi,可以译成“你不在那里”或“你不存在于那里”。考虑这里是略说,摩罗迦子尊者后面的回答是详说,按详说来补全这里的意思,补上[被黏着]翻译成:你不[被黏着]在那里,则是一种符合注释书的译法。注释书解释tadā tvaṃ na tatthatasmiṃ diṭṭhe vā sutamutaviññāte vā paṭibaddho allīno patiṭṭhito nāma bhavissasi(那时你将不在那里——在那见或闻、觉、知处——被束缚、被黏着、有立足处)。 ↑
- ubhayamantarena是具格,译成“不被两者之间[的未定状态所黏着]”,因为注释书说阿毗达摩否定中有(antarābhava),这里指的是两者之间的未定状态。 ↑
- paṭissati(现念)对应的动词的过去分词是paṭissato,此经的巴利原文就是用的这个过去分词,所以这里的现念是动词。按照注释书对paṭissati的解释是“像到达面对面后忆念”,但比较难找到简洁又能表达这个意思的词。考虑面对面(abhimukhaṃ)地忆念自然就是忆念现在当下的所缘,所以翻译成“现念”,“现”表示现在当下,念(sati)按经典和注释书是“忆念”的意思。具体操作可以参考中部19经和马哈希禅法,本人另有文章专门分析和阐述。大念处经就是修的现念,每个方法都要修到“只有智与现念的程度(Yāvadeva ñāṇamattāya paṭissatimattāya)。由于过去分词(pp)+现在式表示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所以这里paṭissato也可以译成“持续现念”,以精确表达这个修行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