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注释家
(1869.1.16-1955.3.18)
作者 敏行尊者
Ven. Tikkhācāra (Taung-dwin Bhikkhu)
至上大业处导师
(Agga-mahā-kammaṭṭhān’ācariya)
英文翻译 吴拉明
(U Hla Myint)
中文翻译 汤华俊 吴珺 王利亚
中译顾问 陈永威
校对 陈永威 李珍珍 郑舒元
2022年10月
最尊敬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巴利注释家,知佛意者(Buddhamataññū)
目录
- 简介
- 作者序
- 英文版译者吴拉明简介
- 英译前言
- 重印本书《最可敬的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传记》的原因
- 英译版的缘起
- 第一部
- 第二部分
- 杰出的历史人物
- 圆满了修行目标
- 沉沉浮浮
- 懊悔加后悔
- 天生的顽强性格
- 考虑教导亲友
- 在他的家乡
- 亲戚嘲弄他
- 直接回应
- 无功而返
- 不倦地教导法
- 纵观缅甸的历史
- 一起成就的波罗密
- 不偏离正道
- 连续的正念
- 当他们回家
- 珍珠一个接一个
- 在佛法中获得很好的成就
- 吴钦(伽牛昆镇)
- 成为比丘
- 修习正念(不放逸住)
- 吴三敦到达明贡
- 如何培养正念
- 不退转阶次
- 传播佛法
- 禅修方法
- 观禅大放异彩
- 无尽的轮回
- 粗暴的批评
- 基于经验的强力信心
- 来自妙腊的邀请
- 去妙腊
- 不倦的努力
- 擂响内观的法鼓
- 雷巴丹的慧光尊者
- 高度的耐心
- 面对邪见
- 去直通
- 固执的葛剌萨!
- 他们的相遇方式是一个奇迹
- 尊者葛剌萨的性格
- 并不了解西亚多济
- 搬到教法光寺
- 建设新的禅修中心
- 行政长官吴抔萨帮忙
- 多人供养的禅修屋
- 命名为杰打汪
- 马努哈王
- 完成了的使命
- 尊者葛剌萨不愿离去
- 马哈希西亚多
- 和西亚多济相见
- 自己的经历
- 内观修行始终都是正念
- 即使天人也不能
- 觉支法的疗愈力量
- 自己的解释可能偏离正道
- 尊者梭巴纳提出的一个问题
- 瑞金僧团的一员
- 从瑞金僧团中被排除
- 另一个因缘
- 又出现戒堂和伽提那衣的问题
- 甚至渔妇也嘲笑
- 紧随圣弟子的脚步
- 像佛陀和憍萨罗王
- 明贡西亚多济的佛法原则
- 回到明贡
- 对巴利经典作出新贡献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中译后记
简介
当我通读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的传记时,我发现尊者履行教导佛法的职责是多么极具行动力,是多么坚韧不拔与勇敢,是多么重视传播真正的教义不受宗教偏见的影响。
虽然这位可敬的作者几乎没有任何写作经验,但他的写作风格充分证明,作者已经全面收集了尊者的生前资料并且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且非常投入。所以,这本传记非常令人满意。
越来越多的人遵循了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根据《大念处经》所给予的明确指导, 在正念内观禅修上获得了突破。随后,传授内观禅修的禅修中心之数量也在大量增加。所以,此“正念内观禅修法”亦被称为”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法”。
因此,在缅甸联邦出现了一种新的佛教僧团,其名称是明贡杰打汪僧团或明贡杰打汪传统,以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为名,就像其他一些著名的佛教僧团一样,如以最可敬的瑞金(Shwe-kyin)命名的瑞金僧团,以最可敬的巴库谷(Pa-khuk-ku)尊者命名的巴库僧团,以及以最可敬的欧珀(Oat-pho)尊者命名的欧珀门派(Oat-pho-Dvāra-vādī)僧团。
鉴于这一事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是历史上佛教僧团最伟大的创始人之一。因此,”明贡杰打汪”这个名字将毫无疑问地永远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在圣教的历史中永垂不朽。写此传记的目的是为了让后代了解尊者,但以此薄薄一本传记试图描述尊者从教理到修行如此不可估量的丰功伟绩,就如同妄想以一叶浅草捞干浩瀚无际的大海一般徒劳。然而,这本传记确实令人满意,因为它是作者怀着对尊者的深切崇敬而写成的,其崇高目的就是让”明贡杰打汪”这个英名像月宫玉兔的形象般印在月表成为永恒。
如今,缅甸各地都有许多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的信众和弟子。倘若此传记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友善地帮助修改这本传记,添加更多的信息,我们将不胜感激。你们的锦上添花将令这本传记更加明亮耀眼,如同“月亮,完全闪耀在无云的天空(vivaṭā’va virocenti)。”
缅历1319年德保月满月后第14天(公元1958年3月18日)
U Ba Than (Maw-la-myaing)
吴巴谭(毛淡棉)
Vaṇṇa Kyaw-htin
万纳久汀
第二主编
Kabar-aye,Rangon
仰光卡巴耶
作者序
三年前,全国各地的电台、报纸、期刊和杂志都宣布了最可敬的根本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最终离我们而去的噩耗。缅甸联邦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尊者数不尽的美德,急切地去向尊者表达最后的敬意。事实上,尊者在圣教中作为一位伟大的内观禅修导师创造了历史。
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写一本传记就足以说明或评估他的所有品质和他所重新发现和揭示的圣道。虽然他拥有如此浩瀚如海的广博智慧,但还未曾有人按时间顺序书写他的传记。因此,作为他最后一批忠实弟子之一,我一直希望能按时间顺序编写他的传记。因此,在缅历1319年德丁卒月满月后的第10天(公元1957年10月18日),我离开直通市的明贡杰打汪禅修中心,前往勃固(Bago)市三都顿禅修中心(San-daw-dwin Meditation Center, Bago City),做一些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在那里我接触了可敬的尊者葛剌萨(Kelāsa),他是尊者门下最敬业和最早的弟子之一,从他那里我收集了所有可以获得的有关尊者的信息。然后,我去了仰光,在那里我遇到了他的两个大弟子,仰光明贡尊者和马哈希尊者(Rangoon Mingun Sayādaw and Mahāsi Sayādaw),并询问了尊者的情况。然后,我去了(上缅甸)实皆省的明贡区,尊者在那里出生成长,并建立了禅修中心和寺院。在那里,我会见了他的挚友、直系亲属和同学,了解他在那里生活。
此外,我本人在他的指导下度过了七年多时间,日夜照顾他的所有生活起居。因缘聚会时,他会回忆往事,由此我了解到很多他的经历。因此,根据我从尊者本人和相关之人(比如他忠实的弟子、朋友和亲戚)那里收集到的信息,我按时间顺序编写了这本传记,以纪念他那些不可度量的德行。
事实上,我以前没有写作经验,也不太熟悉世俗用语和写作风格。所以,我绝不可以声称我的作品是完美的。因此,对于本书中您可能发现的任何缺陷或者我可能犯的任何错误,我在此谦恭地请求您的原谅。
作者,第二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坐相
敏行比丘Venerable Tikkhācāra
(东顿比丘Taung-dwin Bhikkhu)
于直通市明贡区杰打汪寺
缅历1319年德保月
(1958,2-3月)
英文版译者吴拉明简介
吴拉明(U Hla Myint)从小就在缅甸寺院中接受传统训练,并成为一位有成就的学者和禅修老师。后来他离开寺院生活并育有二子,现在分别为十几岁和二十多岁。吴拉明令人愉快且谦逊的个性使他所宣讲的上座部佛教教义非常实用和通俗易懂,同时他对教理和实修的深度把握也令学生们受益匪浅。
在22年的寺院训练中,吴拉明获得了许多佛教研究和巴利语学位,包括博士水平的阿毗旺萨(Abhivaṃsa)学位,并成为缅甸马哈希禅修中心(Mahāsi Yeiktha)的助理禅修指导老师。离开寺院生活后,吴拉明继续作为已故的班迪达尊者(Sayādaw U Paṇḍita)的亲密弟子、翻译和助教。
在内观慈心基金会的赞助下,他完成了马哈希尊者的经典著作《内观禅修手册》英译本的初稿。
在位于美国加州的如来禅修中心(TMC)的赞助下,他翻译了一些其他书籍,比如:
- 清净之道(巴利语翻译成英语),
- 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著),
- 采访马哈希尊者(达马聂久尊者(Tharmanaykyaw Sayādaw)著),
- 马哈希尊者的内观分析(达马聂久尊者(Tharmanaykyaw Sayādaw)著),
- 巴利语语法摘要(摩诃甘达勇西亚多(Mahāgandhāyone Sayādaw))等等。
他还写了许多书,如
- 禅修讲座
- 日常生活中的缘起法
- 英文巴利语课程
- 强大的观察力
- 禅修者的阿毗达摩
- 第一次讲法
- 内观次第,等等。
自2000年以来,他还为印度菩提加耶佛教研究项目的学生教授南传佛教传统,该项目由美国俄亥俄州的安提奥克(Antioch)学院和卡尔顿(Carleton)学院组织。
英译前言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事情似乎一如既往理应如此;我们很少感到亏欠别人。因此,我们把无数事情视为理所当然:我们甚至可能不欣赏我们的先辈为之牺牲生命换来的独立自由,更别提他们在全国各地铺设的道路、他们在河上架设的桥梁、他们在路边种植的鲜花等相对琐碎的事情了。同样,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通往涅槃之道的内观方法似乎理所当然,现成书中一直就有,我们并不知道谁在背后为此默默付出。而当我阅读这本传记以便翻译成英语时,我生起了强烈的感恩心,为明贡西亚多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重新发现和揭示正确方法所忍受的痛苦和磨难、所牺牲的时间和精力,由衷地感激他。
如今,尊者牺牲时间和精力重新发现的这种方法,已被证明是修习佛法的正道,并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因此,这本传记非常有趣且有深度,因为它不仅介绍了明贡杰打汪尊者的生平,而且记录了内观方法的曙光在一个多世纪前是如何降临世间的。
致谢:我很荣幸被指定翻译这本极富内涵的传记。如此巨大的荣誉令我深深感谢可敬的曼德拉尊者(Sayādaw U Maṇḍala)(根本明贡杰打汪禅修中心的寺院住持),可敬的达迈伽·阿毗旺萨(Sayādaw U Dhammaikābhivaṃsa,笔名达马聂久(Tharmanay Kyaw)),丁苏林博士(Dr. Tint Soe Linn)(马哈希中心佛教助益协会主席),以及仰光和直通的信众。最后不能不提的是,我要向潘练(Luyen Phan)先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TMC主席)和徐山(Son Tu)先生(TMC的董事)以及TMC的所有其他成员和奉献者致以特殊的感谢,感谢他们对本书翻译工作的贡献。
满怀慈心与感激的
拉明(译者)
于美国如来禅修中心(TMC)
(2019)
重印本书《最可敬的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传记》的原因
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去世已经60多年了。但他所著的学术著作以及他重新发现和开显的纯正内观方法,将永远令我们所有人受益匪浅。尽管我们许多人与他无缘相见,但这本传记帮助我们了解到他那些令人钦佩的品质,即戒德、禅定和智慧,令我们仿佛见到了尊者本人。
一部传记应该以两个基本的标准进行衡量:
1. 作者是谁。
2. 它是如何写的。
关于第一个标准:本书作者
作者,第二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
此传记是敏行尊者(Venerable Tikkhācāra)所著,以笔名东顿比丘(Taung-dwin Bhikkhu)为人熟知(1910年9月3日–1996年11月15日),被授予至上大业处导师(Agga-mahā Kammaṭṭhān’ācariya)称号,也被称为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第二,因其是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的忠实弟子和继承人。他出生于东敦枝镇(Taung-dwin-gyi,在上缅甸),于缅历1291年(即1929/30年)受具足戒。他献身于巴利圣典研究11年,完成了圣教僧团圣典有关的义务。当圆满了十二个雨安居时,他受启发,为将经典知识付诸实践而离开教职。因此,为了学习真正的内观法,他追随了根本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在尊者的指引下,近八年的时间里他不仅深入恭敬地实修,也照顾尊者的生活起居直至尊者去世。
关于第二个标准:在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去世三年后,没有任何人写过他的传记来记录他的神圣品质:即持戒、禅定和智慧。作为尊者多年的侍者,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第二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尊者生活的信息,尽管如此他仍然去见许多长老,以收集有关尊者的更多资料,如尊敬的葛剌萨比丘(Bhikhhu Kelāsa,勃固市三都顿禅修中心的住持)——他曾谦恭地要求尊者在直通研究戒学,尊敬的维苏达比丘(Bhikhhu Visuddha,永盛(Insein)明贡中心的住持),可敬的唐卜陆西亚多(Taung-pu-lu Ka-bar-aye Sayādaw),以及曾在尊者指导下实修,尊敬的马哈希西亚多。作者这样收集了所能找到的全面的资讯后,认真地撰写了这部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的传记。
在本传记中,作者谦逊地写道:“事实上,我没有写作经验,也没有熟悉世俗用语和写作风格。”此外,为了修订这本传记,他把手稿委托给了非常了解巴利经典的宗教部一位退休主编吴巴谭(U Ba Than,Vaṇṇa Kyaw-htin)。就这本传记,吴巴谭发表了如下评述:
“虽然这位可敬的作者几乎没有写作经验,但他的写作风格充分证明,作者已经收集齐了有关尊者生活的各种资料并且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且非常投入。所以,这本传记非常令人满意。”
所以,这本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的传记已清楚展现了尊者令人钦佩的品质,因此从任何角度来说都可以被视为一个客观全面的传记(kevala-paripuṇṇa)。普通人甚至很难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判断这本传记,因此,我想用巴利语“Acchariyāpādāna”一词来歌颂这本传记,因为这个词可以描述一个并非任何时候都有的奇迹,只有在因缘具足的非常时刻才会在地球上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自豪地原样重印了这本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的纪实传记,对其最初的书稿没有做任何修改,没有增减任何东西,这样信众和弟子们作为出世间法的继承者,可以从中获得功德,由此增长他们的智慧(paññā-saṃvattanika)
吴昂蒙(U Aung Mon (Myat Su Mon))
(2016)
英译版的缘起
最可敬的根本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纳拉达尊者对佛陀的《四念处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后自己真诚地精进修习,然后指导训练他的信众和弟子们修习四念处内观。这种念处禅修方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地学习,极大地利益了很多人。
2014年,在直通明贡杰打汪禅修中心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现任住持曼德拉西亚多(Sayādaw U Maṇḍala)和尊者的信众们考虑将这本由尊者继任者明贡杰打汪尊者第二,即尊敬的敏行尊者(Tikkhācāra Sayādaw)所著的纳拉达尊者的传记译成英文。他们相信这将唤起英语世界对内观禅修的兴趣,并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禅修大师的教理和实修方面的成就,籍以表达他们深深的感激之情。然而,该计划当时未能实现。
现在2019年,曼德拉西亚多和尊者的信众们开始计划庆祝最可敬的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诞辰150周年,该传记的翻译项目重新提上日程。感谢美国加州圣荷西如来禅修中心(TMC)的热情合作,感谢吴拉明在如此短的限定时间内翻译了这本传记。此传记的英译本非常成功,我们感谢所有相关方面共同实现了此项目。
根本明贡杰打汪行道佛教助益协会
直通市
最尊敬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巴利注释家,知佛意者(Buddhamataññū)
最尊敬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巴利注释家,知佛意者(Buddhamataññū)
最尊敬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巴利注释家,知佛意者(Buddhamataññū)
直通明贡杰打汪中心外境
两任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的舍利塔
根本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舍利塔(贴金后)
根本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的舍利子
最尊敬的根本明贡杰打汪尊者传
第一部
出生地和父母
明贡杰打汪尊者是两部巴利经典(《藏释》(Peṭakopadesa)和《弥兰王问经》(Milinda-pañhā))义注的作者。他出生于距缅甸实皆市约10英里的明贡村以西的甘子公(Kan-gyi-kone)村。作为一位未来备受尊敬的尊者,他出生高贵。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是四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孩子,母亲杜汴(Daw Pine)和父亲吴纽(U Nyo),生于缅历1230年德波端月5日(1869年1月16日),星期六晚上6点,在太阳处于卡拉卡奇(Karakaṭ)[1]占星位置,月亮与梅加(Māgha)星座(某组恒星)一起在库姆(Kum)位置的吉时。
甘子公村中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的出生地
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尊者父亲的出生地是久巴楠(Kyauk-pa-nan)村,距离他母亲的故乡甘子公村约一英里,在那里她生下了未来的西亚多。关于这点,请参看下面这段摘自他著的注释书结尾的自传部分,其中提到了他父母的原籍地,他的名字和昵称:
Jeyyā-purassa vāmahatthe tato yaṭṭhipañcasahassa dure panasaphalaṭṭhisadisasilakhaṇukavaṭṭaṭṭhane ṭhitagāmattā silāpanasagāmonāma pitugāmo. Tato uttare pañcasatakulaladhanuparivattaṭṭhāne dvinnaṃ heṭṭhuparimahātaḷākānaṃ samīpathalaṭṭhitagāmattā mahātaḷākathalagāmo nāma mātugāmo. Tato ubhato sujātena tasmiṃyeva mahātaḷākathalagāme vijātajātena sandhāgāre majjheraññapacchimavihāre vasantapubbattā, Sandhāgārabhikkhū’ti ruḷhīnāmakena. Suvaṇṇabhūmisathulanagare vasantapubbattā Suvaṇṇabhikkhū’ti Suvaṇṇabhūmisathulanagare rulhīnamakena. uttaraya anudisāya antodiguṇapākārānaṃ antare Jetavane vasantapubbattā Jetavanabhikkhū’ti ruḷhīnāmakena, dāni sandhāgāre cūḷagūhākandare Jetavane vasantena Nāradanāmakena therena.
在实皆市以北十英里处,有我父亲的家乡久巴楠,以一块岩石命名,它看起来像一个柚子的形状。在久巴楠村以北一英里处,有我母亲的家乡甘子公,以位于两座水库之间的小山命名。
这位名叫纳拉达(Nārada)长老的资深比丘出生在那个甘子公村,目前居住在杰打汪(Jetavana),在明贡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他也被称为明贡西亚多,因为他曾经住在位于明贡的西中林寺(Ale-taw-ya-anout-Kyaung);也被称为黄金城(Myo-Hla)西亚多,因为他曾经住在这座城市;也被称为杰达汪西亚多,因为他曾经住过这个寺院,它位于直通市(孟王朝的古代皇家城市)东北部的两个内护城河之间。
吉祥地区
他的家乡明贡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缅甸人民的吉祥之地,许多传说中的圣者在那儿隐居,并以其数百年之久的明贡钟而闻名。
圣世代
西亚多济的父母名叫吴纽(U Nyo)和杜汴(Daw Pine),是圣祖先的后裔;他们社会地位高,信仰、道德等精神品质富足,在社区服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他们生了四个孩子(三女一子):马顿赞(Ma Tun Zan)、茅达彪(Maung Thar Byaw,未来的西亚多济)、马旺(Ma Won)和马马吉(Ma Ma Gyi)。
家里的宠儿
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茅达彪总是得到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的优先照顾。就这样,他非常幸运地得到了家人的厚爱和关怀。这可能是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的缘故,就像一些稀有的东西对世人来说总是珍贵的。
上学
父母非常幸运有他这样的儿子,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他成长得很好,并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为了不让他们的儿子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低层,父母一致同意把他托付给位于久巴楠和甘子公两个村庄之间的索阁寺(Saw-Ke)的住持,在寺院里作寄宿生[2]。
缅甸佛教传统
为了给他们的孩子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缅甸佛教徒按旧时代传统把心爱的孩子托付给他们敬重的僧侣,僧侣们会教导他们。受父母的托付,僧侣们会照顾好孩子,在道德操守、佛教文化和基础教育方面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培训。索阁寺的住持是一位善良和有尊严的资深僧侣,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给予基础教育,他还训练学生成为有道德和全面发展的孩子。他还教孩子们佛陀的教导,作为他们道德行为的基础。
与众不同
茅达彪,未来的西亚多,与许多来自其他不同家庭的学生一起学习。指导老师是备受尊敬的僧侣,具备一个好老师的素质,例如防止他的学生从事不当行为和鼓励他们进行道德行为,需要的时候会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告诫。他根据学生的水平教学生适合的课程。因此,当他发现茅达彪特别聪明、工作非常努力时,他特别地教导和训练他,以保证他光明的未来。四年后,茅达彪完成了必学科目的全部课程。
他记住了由八个部分构成的整个巴利语法,包括语法公式、定义和示例。
注:寺院教育的课程传统上包括基本识字、巴利语和缅甸语的38种吉祥开示(吉祥经,maṅgala-sutta)、巴利语和缅甸语的礼敬佛陀(namakkāra),巴利语和缅甸语的佛陀的伟大胜利[3],护卫经唱诵(paritta),日常生活准则(loka-nīti),菩萨十大本生故事,等等。当一个学生完成这些基础课程时,他应该学习更高的科目,如巴利语法,佛教哲学汇编(Abhidhammattha-saṅgaha阿毗达摩义摄),等等。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涵盖了比较广泛的道德伦理。
出众的学生
茅达彪甚至在他上学之前就是个非常聪明的男孩。他精明,聪颖,足以理解别人的情绪和动机。作为寺院学校的住宿生,他专心学习功课,定时尽职尽责地完成作业,以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因此,老师认可他并特别称赞他是一位优异且精明的学生。
索阁尊者(Saw-ke Sayādaw)总是支持茅达彪,这不应该被解释为偏袒,这是鉴于(过去)阿罗汉们特别照顾了两个男孩——未来的大目犍连子帝须尊者和未来的龙军尊者,二者的出生是为了完成佛教未来的特定使命。
测试他的天赋
当他还是个男孩时,茅达彪(Maung Thar Byaw)用心地学习了八个部分的整个巴利语法,包括语法公式、定义、示例、单词和公式的分析研究、四十个隐喻表达和语法原则。然后,索阁尊者——想要测试他的才能——让他参加阿毗达摩夜校,从论母(Mātikā,阿毗达摩介绍,包括要思考的佛教哲学要点)开始,而不提前教他基本的阿毗达摩(佛教哲学汇编,称为阿毗达摩义摄(Abhidhammattha-saṅgaha))。明贡西亚多济本人向我(作者)提到,他成功地学习了论母(Mātikā)和其他阿毗达摩科目,而没有事先研究基本的阿毗达摩。
茅达彪具有多生多世积累的波罗密(精神品质),并(在今生)有幸拥有父母和教师的良好监护,他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十四岁时就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并且有着优雅的外表。于是,他的父母为他举行了沙弥出家仪式(samaṇera pabbajja),举办了一场盛宴,给他和所有受邀的僧侣提供诸如僧衣、钵等必备资具,以及更多慷慨的供养。在他的戒师索阁西亚多的指导下,他成为名叫纳拉达(Nārada)的沙弥。
学习两组戒律[4]
孩提时代,他日夜学习基础教育的内容,而现在他成为沙弥,必须学习沙弥的出家戒律,其中包括10个主要戒律(liṅga),10个小戒律(daṇḍa),75种学戒(sekhiya),和14种寺院职责。他继续学习受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的两组戒律(Dve-mātikā),即比丘波罗提木叉和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没用多久,他就完成了对它们的学习,这是由于他具备很高心智方面的资质(pāramī)。
五卷律藏
由于他的心智天赋、巨大的努力和对老师的责任感,他总是胜过其他学生。因此,这位老师因为知道他的才能,在他精通两组戒律之后,继续教他完整的五部律藏。仅仅在他沙弥生涯四年后(十八岁),他就完成了整个律藏课程。
他的父亲吴纽
他的老师对纳拉达的努力和才华感到满意,因此继续不知疲倦地教他一个又一个科目,以确保他在圣僧团中有更光明的未来。在那段时间,他的父亲不幸去世,撇下所有心爱的人而去;死亡确实是所有众生不可避免的命运。于是,他的老师以佛法安慰他,给他讲解诸行(saṅkhāra-dhamma)的本质。然后老师恢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让纳拉达沙弥找到安慰。
困难时刻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继续如常学习,但同时为父亲的去世而深感悲痛。然而再一次,他又遇到了悲剧;他的母亲,杜汴(Daw Pine),也屈从不可避免的命运,在他父亲离世七个月后,也去世了。因此,纳拉达和他的老师在如此悲惨的情况下共度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离开寺院
纳拉达对他在佛法中的光明未来充满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努力学习经典。但是他的父母去世使他的姐妹和自己成为无助的孤儿。主要由于这种情况,他被迫决定在十七岁时还俗。他的比丘老师看到他被深深的悲伤所折磨又无法安慰他,不得不最终同意他离开寺院。
过去的业缘
所有众生都按照他们过去的业而存在。没有人能说事情会如他们计划的那样出现。这是自然规律,永远不会屈服于任何人的意愿或愿望。这一事实非常明显,就像一头大象在开阔的田野里游荡显而易见。强大的造物主只不过是我们的业。有时事情可能对我们有利,但在其他时间则不然。我们无始以来累生累世积累的业,是主要因素,依缘决定了我们时时处处的生活。
因此,当我们在人生的有利转折点上走向成功和繁荣时,我们不应过于自负;在事情违背我们的愿望时,我们不应过于沮丧和失望。成功和失败在本质上轮流发生,这就是世界运作的方式。
意外情况
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前沙弥茅达彪不得不做生意以照顾他的三个姐妹。父母双亡,他们成了孤儿。他必须全力以赴挣到足够的钱,尽管解决温饱并不难。为了做生意,他曾经找过他的叔叔。他的叔叔住在下缅甸一个叫宽阐公(Kwan-chan-kone)的小镇。在与叔叔在一起几个星期或一个月期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意外地发生了,他对叔叔非常不满,以至于他不再和叔叔说话,在床上不吃不喝躺了两天。这是尊者本人曾经向我(作者)回忆的一件事。
〔作者的说明:据说,在他倔强的抗议过程中,他拒绝去洗手间比拒绝吃喝更令他叔叔的妻子震惊。〕
家庭承诺
在宽阐公和他叔叔住了几个月后,他回到了上缅甸的家,并像往常一样照顾他的姐妹们。有时日常生活中问题太多令他感到压抑。有时,他甚至深深地陷入独自沉思之中。因此,面对如何解决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他日益陷入两难境地。对于在家庭责任和强烈的出家愿望之间如何选择,他深感困惑。
波罗密支持出家
虽然某些条件迫使他还俗,但他想要重新出家修行的欲望在每一刻都像大海的高潮一样变得强烈,因为他的波罗密总是促使他放弃世俗生活。因此,当他快二十岁的时候,他要求他的姐妹们允许他去追随他的理想。然后,他的三个姐妹全心全意地支持他的美好愿望,并充分协调做好了一切安排。
亲近拉坎那西亚多
茅达彪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远离世俗,他走近他的表兄——位于甘子公(Kan-gyi-kone)村东南的曼济苏(Man-gyi-su)寺院的住持拉坎那西亚多(Sayādaw U Lakkhaṇa);并谦恭地要求西亚多给他授具足戒。因此,西亚多先剃度他为沙弥(作为他受具足戒的先决条件)。
受具足戒
后来,他的表兄,拉坎那尊者,热情地作出受具足戒一切必要的安排,因为尊者很欣赏他强烈的出家愿望。因此,在缅历1249年(约公元1887-8年),纳拉达从沙弥的初级状态提升到比丘的高级状态。他的受戒,满足受具足戒的五个要素[5],由拉坎那尊者担任戒师,还有僧团的很多其他成员出席,由杜安扎(Daw Añza)(他母亲的表妹)和来自附近久巴楠村的吴波萨(U Paw Sa)慷慨供养资具。
这位智慧的出家人纳拉达比丘,他所具有的波罗密一直是他出离的助缘,他发现他以前积累的经文知识仍然完好无损,不需要他付出很多努力就能重新拿起来。只需一点点努力用于学习,他就可以刷新他过去所学的一切记忆,正如谚语说,”只需一个提示就能得到整个画面。” 因此,他成功地恢复了学习,不过是从更高的巴利经典及其义注和复注开始,而不是从基础开始。
无困难地达成目标
纳拉达比丘发生了转变,展现出新的个性和气质,在拉坎那西亚多的指导下,日夜不知疲倦地学习了一个又一个学科。因此,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他毫不费力地实现了学业目标。
搬到山顶寺
纳拉达比丘以其坚定的信念、远大的抱负、英勇的努力和深刻的智慧等卓越的精神品质,成为一位具足天赋足以担当弘扬佛法、利人利己大任的传奇人物。他十分严肃认真地学习了巴利经典,同时他了解到义注和复注如何采用不同方法解释经典(以确保全面完整地懂得佛陀的教导)。然后,他搬到了另一个寺院山顶寺(Taung-paw-gyi-kyaung),喇金达尊者(Sayādaw U Rājinda)是寺院的住持,也是三所佛学院的导师。在尊者的指导下,他进一步潜心研究巴利经典及其义注和复注。
全面学习
他跟随喇金达尊者,按照传统的课程表按部就班地学习巴利经典,其方法是通过反复讨论和运用例子与比喻,详细地分析巴利文不同句子结构,直到他清楚和全面地理解为止。因此,他十分精通巴利文。
移交山顶寺
欣赏比丘纳拉达的才智、才干和戒德,喇金达尊者——山顶寺的住持,为了正法久住,将整个寺院移交给比丘纳拉达,因为他受过教育,精力充沛,各方面都具备能力,可以教导那里所有的学生。
到曼德勒追求高等教育
正如尊者喇金达所预料的那样,比丘纳拉达以他坚定的信念、极大的热情和英勇的努力,履行了他的教学职责,同时加强了他的经文知识。多年后,他感受到有必要到曼德勒(缅甸最后一座皇家城市,以有很多博学的僧侣而闻名)进一步学习巴利经典。所以,他征得尊者喇金达的许可,前往曼德勒寻求更高等的教育。首先,他留在牟宫(Moe-gaung)寺佛学院,在那里跟随那些非常有学问的老师学习,他们有的有头衔有的没头衔(由国王授予),直到他真正精通整个巴利经典。在那里他还协助教学。
搬到不同的佛学院
在牟宫佛学院学习并教学多年后,他搬到了曼德勒的另一所名为达锦那宛(Dakkhiṇa-van)的学院。曼德勒是一座优雅的皇家城市,许多很有学问的僧侣都住在那里,被形象地定义为大学城。他再次进一步跟那里伟大的老师们学习,还日夜不知疲倦地帮助他们教学。
再次搬到米亚栋寺
正如俗话说,”一个寺院总有描述她的特有的诗;一个村总有描述她的特有的词”,一个老师则有他的特有的某种教学风格。这就是为什么在缅甸,寺院学生从一个寺院搬到另一个寺院,跟不同的老师学习,这是一个传统。在曼德勒这座被形象地称作三藏大学(Piṭaka University)的皇家城市,一位教师解读三藏的方式不同于另一位教师。因此,曼德勒的寺院学生总是跟一位老师学了又跟另一位学。难怪,比丘纳拉达——从达锦那宛寺搬到米亚栋(Mya-taung)寺, 然后到桑功(Sankyaung)寺——跟随许多不同学者学习,不论他们是否有头衔(由国王授予),直到他成为整个巴利经典的专家。
去下缅甸
在跟随许多伟大的巴利学者学习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之后,比丘纳拉达前往下缅甸,了解不同地区的一般知识。在游历了下缅甸的许多不同地区后,他最终来到了雪东(Shwe Taung)市,那里住着尊者维卢宛西亚多济(Sayādawgyi U Veḷuvan),他以戒行和圣典知识闻名于世。因此,比丘纳拉达去亲近尊者,获准留在那里接受他的指导。
托付维卢宛寺院
比丘纳拉达——作为维卢宛寺的来访僧侣——在适当的时候见到了尊者,并谦逊地请求说他想跟尊者学习对巴利经典的不同研究方法。欣赏他的谦逊和精明,尊者审察了他的要求,并询问了他的教育背景。当他详细叙述了他跟其他老师学习了巴利经典到何种程度时,尊者非常高兴,同意教他。因此,比丘纳拉达得到了跟尊者学习的极好机会,直到他能从多方面澄清那些需要澄清的问题。维卢宛尊者对比丘纳拉达的才能和智慧印象深刻,为了未来的佛教,尊者后来将他的整个寺院托付给比丘纳拉达。这是明贡西亚多济本人告诉我(作者)的事情。
返回山顶寺
根据维卢宛尊者的委托,比丘纳拉达尽他最大的努力照顾维卢宛寺院,从事教学和管理,使其在各方面蓬勃发展。但不幸的是,比丘纳拉达发现下缅甸的天气不利于他的健康,就恭敬地请求维卢宛西亚多济允许他返回上缅甸明贡区的山顶寺。再次,在他的前导师山顶寺的住持喇金达尊者的指导下,他恢复了以前的弘法工作。
像狮子一样勇敢
比丘纳拉达——仍然年轻,但曾在缅甸不同地区跟随伟大的巴利学者学习——成为巴利经典的专家,包括巴利经典(Pāḷi)、义注(aṭṭhakathā)、复注(ṭīkā)、复复注(anuṭīkā)、词汇表(madhu)和翻译(yojanā)。然后,他发现了叫《藏释》(Peṭakopadesa)的巴利经典没有注释。《藏释》是巴利经文,其中包括大迦旃延(Mahā-kaccāyana)尊者的开示。大迦旃延尊者获得了四无碍解(paṭisambhidā),六种神通(abhiññā),以及八等至(samāpatti),被佛陀誉为僧众中能够详解佛陀的简要开示的第一人。佛教史上最伟大的注释家觉音尊者对诸多巴利经典写了很多不同的注释,但没有对《藏释》写注。在比丘纳拉达看来,这部经典是留给新一代人进行注释的。
纵观缅甸历史,在无数朝代如蒲甘王朝、邦牙王朝、阿瓦王朝和贡榜王朝期间,出了很多受过极高教育的比丘,他们精通巴利三藏,但却没有巴利义注作者。在蒲甘王朝期间有复注作者,如拓隆(Thar Lon)王时期的东必勒(Taung-bi-lar)西亚多写了律藏复注。即使雷迪西亚多,是因其著作而非常有名的近代高僧,也只写了名为《灯》(Dīpāni)的复注。所以在缅甸历史上,没有学者曾经写过义注。比丘纳拉达,一位只有6年僧腊的年轻比丘,大胆地设想写巴利义注,他就像狮子具有胜过整个三山区的野生动物的绝对力量。
还俗
比丘纳拉达就这样在山顶寺住持喇金达尊者的指导下教导巴利经典度日。然而不幸的是,有一天他生起了顽固的想还俗的念头。不管任何人,即使是他的老师,还有老师的学生,都不能劝阻他继续留在寺院当比丘。他只是坚持要还俗,并不断催他姐姐带他的俗装过来。像往常一样,他的姐姐无法抗拒他的固执,因此带来了他的俗装。他离开寺院后和他的姐姐妹妹们一起过活。
过其他人一样的世俗生活
作为还俗的比丘,茅达彪必须像其他世俗人一样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有一次负责收供养沙弥出家仪式的钱,他以前的比丘同伴看到他的世俗的装束和行为,就拿他开玩笑。他们嘲笑他糟糕的外表和滑稽的行为,因为他穿着一件臃肿的外套,戴着缅甸的无檐帽,二者都是红色。拿他开玩笑的一位同伴比丘曾回忆起这件事。
勇敢的性格
在菩萨本生故事和其他伟人传记里一样,具有英雄气质的人非常勇敢,很有勇气。为了达成他们的目标,即使牺牲他们的肢体,也绝不犹豫。茅达彪的顽强和固执就反映出这样一种英雄气质。
生活的变迁
因为生活变迁的需要,作为俗人的茅达彪,即使不熟悉世俗事物,也不得不和他姐姐一起努力工作,以便养家糊口,抚养他的妹妹们。尽管勉强糊口并不难,但他不得不什么营生都做,有时种地,有时做生意。
俗装从不适合他
这样,茅达彪完全忙碌于对他来说总有麻烦的世俗生活,一种情形是,他做生意,从上缅甸运送产品到下缅甸,在他叔叔的小镇宽阐公(Kuan-chan-kone)卖掉。他的叔叔必须帮他在那里卖掉他的货物。这是我从他在明贡的甘子公(Kan-gyi-kone)的亲戚那里知道的。我也了解到另一种情形,他把货物装船后从上缅甸出发,沿着伊洛瓦底(Ayar-wadi)江走,在沿岸的城镇和乡村销售。过了一年完全的世俗生活后,由于他的思想和行为仍然受他过去出家生活的影响,在中林寺(Ale-taw-ya-Kyaung)住持曼居萨(Sayādaw U Mañjūsā)尊者的鼓励下,同时他过去世积累的波罗密也无疑地发挥了作用,他觉得想要重新剃度出家。因此,他在山顶寺住持喇金达尊者的引导下,先成了沙弥,后来再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假设
尽管他还俗了,他却没有和任何女人发生关系。考虑到这点可以合理地假设,他还俗是因为要担负起抚养他妹妹的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当他的妹妹马马吉最终出家为尼之后,他重新出家了。任何人在父母过世后都自然会感到有责任照顾年幼的弟弟或妹妹。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是真的。在他还俗前,有一次他梦见他的下齿掉了(传统的解释是,这是一个自己或者家庭的不祥的预兆),于是他感到非常担心他的妹妹们,他就赶紧冲回家去询问发生了什么。这件事说明他担心他妹妹们的安危,可能是还俗的原因。任何人面对生活的变迁要保持平静都不容易,虽然有的人宣称他们的心力足够强大,能够承受任何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生活的沉浮实际上使比丘纳拉达的内心变得足够强大,能够平静地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只要我们的心的修行还没有炉火纯青,无论是在世俗生活中,还是在出家生活中,都不可能做到完美。
在勒巴丹教学
比丘纳拉达重新获得比丘身份后,通过重温他从喇金达尊者所学并获得了足够动力后,他恢复了弘法工作,这样过了大约一年时间。遵照山顶寺住持喇金达尊者所托付,他不知疲倦毫无抱怨地完成各种任务,诸如监管寺院的日常杂务,教导学生巴利经典等等。那时甘拓玛尊者(Sayādaw U Gandhamā)邀请他去他在下缅甸勒巴丹(Lep-pa-dan)镇的寺院教学。于是他在获得喇金达尊者的同意后,去了勒巴丹那里教学。
比丘纳拉达不知疲倦的努力和卓越的学术成就给不同寺院的诸多住持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争相前来请他到自己的寺院帮他们教学。直到那时,比丘纳拉达的未来在他内心并不明晰,但他辉煌的未来,毫无疑问是在积聚动力,不久就会在僧团中大放异彩。
回到上缅甸
带着推动佛法教学的纯粹目的,他去到甘拓玛尊者在勒巴丹的寺院,不知疲倦地教导了很多学生。但他发现自己的体质不适合那里的天气,他就回到上缅甸,住在明贡区的中林寺接受寺院住持曼居萨尊者的指导。
习惯于阅读
从勒巴丹回来后,比丘纳拉达花了些时间让自己安定下来,他感到重新获得了活力,他又像往常一样,全心全意地重新担负起他的各种责任;其余时间做他喜欢做的事,也就是不倦地学习和阅读巴利经典。就这点,西亚多济(明贡)有一次对我(作者)这样说 :“我的老师山顶寺西亚多喜欢阅读,你会看到他所有时间都在阅读。他阅读能够得到的任何东西,几乎没有什么他没有读过。模仿我的老师,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碳灰覆盖的活碳”
比丘纳拉达被他的学院职业占据了白天晚上所有的时间。但是得益于他过去多生多世积累的波罗密, 他很早就意识到掌握经典知识并不是出家的最终目的。如谚语所说,“碳灰覆盖的活碳” ,尽管他的波罗密不断推动他要把精力放在禅修上,但他仍像别的普通人那样容易忘记。健忘,对每一个世俗的人来说都是很普通的事。即使具足波罗密的菩萨在见了4个征兆[6]之后还有很多天忘了修行的事,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因此比丘纳拉达长时间未能把他的经典知识付诸实践,因为他的时间完全被尊者曼居萨交给他的任务所占据了。
面对各种责任
在履行他的各种职责的同时,比如在寺院教学、管理寺院的杂务等等,他想要禅修的愿望变得一天比一天强烈,并生起了很强的急迫感。他真切地认识到,只是做学术工作并不能够帮助他达成出家人的目标,只有修行才能够到达最终的目标涅槃。为了寻求到达目标的正确方法,因此他去见尊者曼居萨,谦恭地请求尊者教导他证悟涅槃的正确方法。在回应他的请求时,尊者说:
“除了修四念处,没有别的方法让你能够证得道、果、涅槃并帮助你从折磨人的轮回之苦中解脱。”
〔作者注:尊者明贡西亚多济自己曾经告诉我上面那段话,那是他从尊者曼居萨那里学到的所有的东西,他并没有给他详细的解释。〕
一个深刻的内观提示
尊者明贡西亚多济,作为一个年轻的比丘时,从伟大的老师中的两位那里学习巴利经典:中林寺的住持(尊者曼居萨)和山顶寺的住持(尊者喇金达)。他们是替隆西亚多济的五位杰出弟子中的两位。在缅甸佛教的历史上,替隆西亚多济以他的证悟(被认为是三果或四果)广为人知。〔关于替隆西亚多济请参考这个传记的第4部分〕
- 尊者曼居萨看见比丘纳拉达正在阅读巴利经典,且非常专心,就问他,这么不知疲倦地学习巴利经典是为了什么目的?“为了证得涅槃,尊者”,他回答说。于是曼居萨尊者给了他一个深刻的内观提示如下:
“如实知见(Bhūtaṃ bhūtato passati)”[7]本身就能够引导你至涅槃。
但比丘纳拉达(未来的明贡西亚多济)在那时不能明白其要旨,他继续像往常一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巴利经典的学习上。
因为他已经是三藏巴利经典或者说五部尼科耶的专家,过去他的时间就花在教导实皆市(离明贡约10英里)的约三百位僧众上。在那个时候僧团发生了一件事,他发现僧众很难训导。所以他决定把余生投入修行。因为这样的决定,他又用了5年时间更彻底和深入地学习巴利经典,包括巴利三藏、义注、复注、复复注。最终他决定性地得出结论,所有佛陀关于如何修习内观的教导,都可以总结为如实知见。那时他感到对中林寺的住持(尊者曼居萨)无限的感恩,因为他早就给他指出了这一点。
那时比丘纳拉达(后来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开始内观禅修,按照《大念处经》修习如实知见。大约在那个时候的前后,他发现叫作《藏释》的巴利经典没有义注,而所有其他巴利经典都有义注。因而他生起这样的想法:这个一定是留给他去完成的使命。所以他坚定地下了决心,要用巴利文写《藏释》的义注。就这样,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为了后世众生的福祉,身语意都投入精勤的工作,撰写巴利义注并把理论付诸实践,直到他重新发现正确的道路并引导我们到达涅槃。〔从“一个深刻的内观提示”一节到这一段的所有段落,都归功于掸邦(Shan State)的吴空顿(U khon Tun)〕
闭关修行
在37岁那年,比丘纳拉达在多位伟大的老师的训练下,已经成为巴利经典的一位专家,因此他能够解密中林寺住持给他的提示(如实知见Būtaṃ bhūtato passati),正如谚语所说,“见一斑而窥全豹”,“见其影而知其人”,所以他坚定不移地决定要闭关修行,按照《大念处经》及其义注复注来修如实知见。有了这样坚定的决心,他征得他老师的同意,离开了中林寺,因为这里总是忙于接待信众和参观者。他搬到一个禅修小屋,那是戒尼多杜依特(Daw Eat)和她的信众负责出资为他修建的,是西中林寺的一个僻静的地方,它离主中林寺4弗隆(1弗隆=201米)。他非常精进地禅修,可以说是奋不顾身,纵使血肉枯干,只剩下筋与骨都不会动摇。
搬到达梦恰
他不再涉及经典方面的工作,而是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修行,只吃少量食物,足以维持生命就够了。那是一个僻静处,只需要和几个人打交道。但后来他发现周围的人互相交往,影响他的禅修。因此他再次搬家,搬到达梦恰(Tha-mone-chap)禅院,它是以附近的一种树命名的。这个禅院位于一个峡谷中很僻静的地方,他在那里建了一个禅修小屋,并一个人在里边精进修习内观,不知疲倦地连续修了三年。由于他巨大的努力、想要证悟法的强烈愿望以及多生多世积累的波罗密,他获得了突破,看到了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并且成功地修习各级观智直到证悟道果。
〔作者注:他连续三年密集禅修修四念处,从37岁开始直到40岁达成了他的目标。就此,西亚多济曾亲口对我说,他在40岁的时候对修行成就感到满意。〕
天下无双的天之骄子
于佛教而言,明贡西亚多济的事迹真的很激励人心,也是无人能比的,他学习了整个巴利三藏,从孩提时代到成为年轻的比丘,多年来就一直精进不知疲倦地在学习。仅仅在40岁,他就通过密集禅修四念处,达到了他的修行目的。他的成就确实意义重大,不仅在缅甸的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件,在佛教历史上也是如此。在他的前半生,他就成为了一个划时代的传奇人物,他就是俗话所说的“天下无双的天之骄子”。
〔作者注:到目前为止,我已经陈述了西亚多济的生平,是基于所有可以找到的信息来源。而我仍盼望能够更多地了解他的生活。如果任何人能够提供更多的有关西亚多济的信息,我将非常感谢。〕
——第一部分终
第二部分
杰出的历史人物
纵观人类历史,杰出的历史人物都是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达成了他们的目标,完成了他们想要完成的事。如果信心坚固不可动摇,又持续不懈地做出巨大的努力,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会达成目标。比丘纳拉达为达目的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直到成为杰出的巴利经典专家,然后又把理论付诸实践,直到达成他的修行目标,他作为阿罗汉闻名整个缅甸。遵循伟大的四念处禅修方法──人们认为的通向涅槃的唯一道路,比丘纳拉达取得了成功,出于慈悲,他想和他人分享他的修行成果。所以他开始给任何来听法的弟子和信众教授四念处禅修方法,每月四次。他教导通过正念觉知走知道走、坐知道坐、躺知道躺等等以此来培养四念处。
〔译者注:首先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Attānameva paṭhamaṃ paṭirūpe nivesaye),如佛陀所说,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首先确实保证自己全面懂得四念处方法,因此他学习了整个巴利经典,特别是《大念处经》及其义注和复注,无碍解道及其义注和复注,《清净道论》及其大疏钞(Mahāṭīkā)。
只有当他沿着正确的道路自己达到了目标,能够证实这是正确的道路,他才开始教导他人。〕
圆满了修行目标
圆满了他的修行目标,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结束了他三年的闭关,开始无惧而信心十足地从经典和经验两个方面,教导他的信众如何培养正念以及这个方法为何会导向证悟道果。他正是在中林寺开始教法,那时他40岁正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年纪。他就这样帮助人们抓住解脱轮回痛苦的机遇期(vimuttiayuga),以此来完成“行之教的责任”(paṭipattisāsana)[8]。
沉沉浮浮
出于对一直在苦海中沉浮的众生的慈悲,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就像一头勇敢地从金色山洞出来的狮王,信心十足不分日夜地教导他的信众和弟子如何培养正念,按照《大念处经》,这是众生(彻底)净化内心烦恼的唯一道路(ekāyano)。为了重新发现和开显正确的方法,他历尽艰辛,然而他的教导最初却吸引了更多的批评而不是追随者。有很多人用很多不合理的方法嘲笑他的教导。
〔译者注:即使他的亲近弟子一开始也对他的教导作了不友好和不明智的批评,因为他用简单的地方语言解释如何培养正念,而不是用经典或者是专业的术语。据说后来他们都信服并投身于他的教法。〕
懊悔加后悔
这个事件让人想起佛陀宣布证得一切智的时候,五比丘对他所持的批评态度,尽管他们以前对菩萨是非常忠诚的。其原因是他们没有证悟,而且有很多伪善的人做了虚假的宣告,说他们获得了一切智,因此使那个时候的很多人很迷惑。而后来那五比丘获得正见并且变成了不可逆转的忠诚佛弟子,那时他们感到后悔并且就他们的错误向佛陀忏悔。同样地,据说西亚多济的弟子们一开始批评他的教导,但后来在他们证悟了他所教导的法的时候,感到后悔。
天生的顽强性格
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天生就有坚持不懈的良好性格。至此,他坚持不懈地教法已经有一年左右,希望有一天人们会理解它。但他发现迄今为止还没有人遵循他的教导。很多人看不起他的教导并嘲笑他教学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继续坚持不懈地教法。他有强烈的信念终有一天人们会懂得法并遵循正确的方法。
考虑教导亲友
发现没人跟他学法,他就想到回家乡,他希望那里的亲友会懂得法并跟他学习。心怀此目标,他决定回到家乡。约在那个时候,他的佛法老师兼兄弟拉坎那尊者梦见一只白象在他脚前跪拜[9]。这是尊者拉坎那有一次给他的亲近弟子提到的一件事。
在他的家乡
当他回到他的家乡,他让人们建了一个禅修小屋,位于他出生的村庄甘子公的东边的久票公村(Kyauk-pyute-kone)附近。他在那里闭关禅修,同时安排时间教导亲戚佛法,他用日常用语给他们详尽地讲解培育正念的利益以及如何培养它。不管他多么努力地教导法,对他的亲戚来说都是很异类和不令人满意的。所以他们拿他的教导开玩笑并这样模仿他:“走时标记‘走、走’,吃时标记‘吃、吃’,吞时标记‘吞、吞’,噎着时标记‘噎着、噎着’,拍时标记“拍、拍”,夹菜标记‘夹、夹’”。
亲戚嘲弄他
他的亲戚甚至进一步批评他的教法而这样说:“这个比丘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事,他教导没有任何人教过的法,他开显没有任何人开显过的道路,他修习没有任何人修过的法。”因此,他的教法在整个明贡地区变成了某种最怪异的东西而远近皆知。他教导的法实际是真正佛陀的教法,但对人们来说是新奇和异类的。面对这些挑战,他坚持不懈继续教导真的四念处方法(尽管听起来怪异)。
直接回应
他的一位近身弟子直接告诉他,亲戚们对他的教导的批评: “他总是教些奇怪的东西,他教导没有任何人教过的法,他开显没有任何人开显过的道路,他修习没有任何人修过的法。” 那时他笑笑并平静地回答说:“他们是对的,只有老师教导没有任何人教过的法,听者才有机会听到新的法;只有老师给出没有任何人给予过的指导,听法的人才可能证得没有任何人证得过的法;只有一个人修习没有任何人修过的法,他才可能见到别人没有见过的法。” 这是多么睿智的回应!
无功而返
比丘纳拉达住在他的家乡久票公村的寺院,慈悲地教导亲戚如何修四念处,希望帮助他们脱离轮回之苦。但没有任何人欣赏他的教法,没有任何人接受他的指导。因此,他在家乡教法无功而返,回到了西中林寺的谷伽雷(Gu-ga-lay)禅院,这是他过去经常教法的地方。
不倦地教导法
佛教圣法有五种机遇期[10]。目前时期仍有机会证得道果,即从轮回之苦解脱(vimuttiyuga)。但很少有人对内观禅修感兴趣,因为他们大多数仍不理解它。如谚语说,“不知的人错过它,知道的人发掘并享受它”,只有值得的人才能获得终极真理。所以他相信有一天会有值得的人欣赏他教的法。怀有这样强烈的信念,他坚持不懈地在正道上前行,但是却不断换地方,根据情况从一处搬到另一场处。从家乡返回,他现在住在中林寺,继续鼓励信众培育正念。
比丘纳拉达,一位具有英雄气质的僧人,坚持不懈教导正念,怀有“让任何值得的人得到它”的希望,尽管他的教导在信众中很长时间不受欢迎。但他的坚持使得他的教导在他家乡明贡地区每一个角落的人都知道。尽管仍是解脱机遇期(vimuttiyuga),越来越多的人后来会对观禅感兴趣,但培育正念对那个时候的人来说仍然是奇异的事。没有人认可那是导向解脱轮回之苦的真实佛陀教导。他们仍然嘲笑他因为他们从未学过如何按照《大念处经》培养正念。
纵观缅甸的历史
明贡地区是一个独特的地方,经过历朝历代,谱写了光荣历史。而在近代(20世纪)缅甸联邦政府期间,这里是伟大的传奇人物尊者维季达萨拉(Sayādaw U Vicittasārābhivaṃsa)生活之处,尊者因为是第一位持三藏法师[11](Tipiṭakadhara Sayādaw)而闻名。所以,位于曼德勒以西的实皆和明贡地区,被常绿的林木和山丘环绕,伊洛瓦底江蜿蜒流过,是缅甸历朝历代圣贤辈出的独一无二的地方。
人们会带着享受宁静之乐的目的,去那里受持八戒参加长时间的密集禅修,或者短期出家闭关修行,或者集中学习佛陀的教导,等等。
他们有些人会对禅修很感兴趣。因而有一天,来自曼德勒的一对夫妇——商人吴提(U Thit)和杜久(Daw Kyaw),来到明贡受持八戒参加长时间的密集禅修。这对夫妇参访了在中林寺谷伽雷(Gu-ga-lay)禅院的纳拉达比丘。他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培养正念修习内观。他们真心喜欢他的教导,决定付诸实践。他们恭敬地请求在他指导下密集禅修。根据他们的请求,纳拉达比丘详细地讲解了培养正念的利益和如何培养正念,主要是根据《大念处经》的两章:正念正知身体姿势的威仪章(Iriyāpthapabba)和正念正知身体活动章(Sampajaññapabba)。
〔译者注: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通常会让禅修者先修色业处(rūpakammaṭṭhāna)而不是名业处(nāmakammaṭṭhāna)。以这种方式他会让禅修者在专念于身的时候自动地觉知到心,这和《清净道论》一致。《清净道论》讲,“只是反复观照色(rūpameva punappunaṃ sammasitabbaṃ),以色为所缘的名法自己会变得明显(tadārammaṇā arūpadhammā sayameva pākaṭā honti)。〕
一起成就的波罗密
可能因为他们过去和西亚多济一起成就的波罗密,这对夫妇深深地感激他的教导,严密遵行他用日常用语给予的指导,即:在迈脚的时刻标记“迈、迈”,每次迈脚皆如此;以同样方式,站时标记“站、站”;坐时标记“坐、坐” ;躺时标记“躺、躺”,如此这般。他也同时仔细观察他们诸根(如信根、精进根,等等)的进展以及身体的行为,不时给予小参,并根据他们的进展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偏离正道
比丘纳拉达密切观察禅修者的进步并按照经典给予恰当的建议,他制定了清楚的指南如下:
“不要故意使任何现象生起或者消失,但要确实看到它们的生起和消失;想它们生起就是贪,想它们消失就是瞋,不知道它们生起和消失就是痴。”
他发现禅修者的进步经常起起伏伏,有时很快很突出,但有时不明显,感到无趣。根据情况,他会从实践经验和理论方面给予指导,以使禅修者不偏离正道。
连续的正念
由于他们很强的信心和基于过去世波罗密的很强理解力,吴提和杜久非常努力地修习正念(连续一个接一个地标记观照),并且培养了逐级观智到达满意的程度。难怪他们对比丘纳拉达的精准指导表达了无尽感激,并且很高兴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证:他一直教导的正是真正的佛陀教法。所以,对比佛陀最初的五比丘(pañca-vaggī)弟子,这两位来自曼德勒北的涂野巴沙亚小区(Thuye Bazaar Quarter)的禅修者应该被看作最初的二弟子(dvivaggī)。
〔译者注:尽管很多人嘲笑他的教导,因为他们对他教导的持续观照标记当下现象以培养正念的方法有了错误的印象,但是吴提和杜久却以不可动摇的信心在他的指导下禅修,成为首批忠实的弟子。〕
当他们回家
这样,纳拉达比丘以坚强的信心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之后,得到了吴提和杜久作为首批弟子。而且他们成了他一生忠诚的优婆塞和优婆夷弟子。尽管明贡是一个偏远的地区,这对来自曼德勒皇城的夫妇在他的指导下禅修,在他们回家前提到他们的评价:这个教导是真正的法,一个人能够“直接体会”(sandiṭṭhika)。正如(经典)所说的,法是值得推荐给人们“来见”的(ehipassika),吴提和杜久回家后通过回顾他们自己修法的经历,赞扬他的教导,鼓励人们去跟他禅修。因为他们的推荐,吴纽(U Nyunt)去跟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禅修,并严密地遵从西亚多济的指导,不分昼夜精进努力培养连续的正念,因此他发展了各级观智,并且成为他最早的忠诚弟子(之一)。
珍珠一个接一个
他就这样一直不倦地教导被称为不放逸住(appamāda)的四念处。一天,一位生于瑞金住在骠镇(Phyu Township)做生意的女信众来到明贡受八戒作密集禅修,希望确保她的精神生命有光明的未来。但她修了数周乃至数月都没有显著的进步。从同修那里听说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比丘纳拉达)后,有一天她来这里听他开示四念处,这是佛陀描述的直接导向道果、涅槃的唯一道路。她非常认同他的教导,并谦恭地请求他指导她禅修。于是,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教她如何培养正念,如同给吴提和杜久开示一样,也是按照《大念处经》用白话讲解。
在佛法中获得很好的成就
她不间断和不知疲倦地修四念处更长一段时间。在她密集禅修期间,西亚多济有时给她小参,很白话地给她讲解修行次第,希望帮助她证得所想证得的法。结果她按照西亚多济的指导,特别精进地修行,依次证得各阶观智。 因此她对自己的修行非常满意,并且出家为尼,时年40岁。从那时起一直到84岁(去世),作为一位戒尼,她一直在尽心完成佛教赋予她的责任。
〔作者注:这位在家人在西亚多济的指导下修四念处,直到获得了意义重大的进步,后来她成为杰出的戒尼,法名是古萨拉(Daw Kusala),住在孟邦(Mon Sate)毛淡棉(Maw La Myiang)市。吴灭奏(U Myat Kyaw)在他的书里自豪地描述了她生平的更多细节。〕
吴钦(伽牛昆镇)
吴钦(U Khin),从伽牛昆镇(Ka-nyut-kwin)来的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抱着不成功毋宁死的心态,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追寻佛法。一天他来到实皆山寻找合适的闭关的地方,随后看了一个又一个禅院。然后他来到明贡,花了些时间考察哪里能够为他尝试性的闭关提供正确的禅修指导。那时他在明贡区听到人们批评杰打汪西亚多济的教导——通过观照标记(当下现象)培养四念处。通过观照标记身心的行为培养正念的方法,对于从下缅甸来寻法的吴钦来说也是新奇的。但可能是出于好奇,他设法最终见到了西亚多济。
吴钦作为那里的客人,他向西亚多济介绍了他自己,并且这样说:“尊者,我已经了解您,所以我谦恭地请求您简要地教导我怎么用功。” 西亚多总是很高兴教人,就像谚语说的,“喜欢嚼槟榔者被送到东吁”[12],西亚多济毫不犹豫地教他如何通过标记观照(一个所缘接一个所缘不间断地)修四念处。吴钦非常满意他的开示,并且进一步这样要求:“尊者,请您慈悲地允许我在你的指导下修行。” 西亚多济像以前对其他禅修者开示的那样,按照《大念处经》给他详细解释了纯观的修法(suddha-vipassanā-yānika)。
成为比丘
大约三个月后吴钦由于在西亚多指导下的精进努力,也由于过去世积累的波罗密,逐级成功地培养了各级观智到达满意的程度。于是他说虽然过去修了很多年,没有取得成功,现在他感到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梵行生活已经确立。
修习正念(不放逸住)
吴钦很高兴向西亚多济报告他在究竟真理(名色及它们的无常等等)方面所获得的突破,然后请求西亚多济允许他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在妙腊市作了停留,在那里他去见了他的密友吴三敦(U San Dun)。像他们过去约定的那样,他向他的朋友讲述了他在西亚多济指导下禅修所有证悟法的经历,并鼓励他的朋友立即去跟这样一位伟大的导师修行。这让人想起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过去的情形。吴三敦非常兴奋,然后就去跟西亚多济修行。他从吴钦那里获得了如何去以及路上在哪里住哪里吃等所有这些信息。之后吴钦继续他的旅程回到家乡伽牛昆镇,又和那里的亲戚朋友分享他证悟法的经验。最后像他计划的那样,他出家成为了一位比丘,名字叫梅达威(Medhāvī),并且用其余生一直教四念处禅修。
吴三敦到达明贡
吴三敦具有良好的波罗密,所以他很受鼓舞,就像上升的潮涌,他从吴钦那里了解到西亚多济之后,就去跟西亚多济修行。他很快设法让他孩子理解他的修行计划,并且动身前往曼德勒,然后到西亚多济的地方。见到西亚多济后,他向西亚多济介绍了自己如何从吴钦那里了解到西亚多济,并且谦恭地请求西亚多济给他开示如何修习观禅。
如何培养正念
西亚多济让吴三敦休息几天,然后用白话教他培养正念的方法。内观是直接导向证悟道果、涅槃的修行。整个内观修行就是持续正念观照刹那刹那现起的身心现象。正是通过走时标记“走、走”,站时标记“站、站”,坐时标记“坐、坐”,躺时标记“躺、躺”培养持续的正念,这是基于《大念处经》的两章:四威仪章和正知日常活动章。吴三敦下了坚定的决心,遵循西亚多济的教导修行,他做好所有食宿安排,就在西亚多济的密切指导下精进修习内观。
如果西亚多济发现禅修者吴三敦哪里有点不对,就根据需要纠正他。当他发现禅修者精进力不足,他就会鼓励他;如果精进力过剩或者过于兴奋,他就会帮助禅修者放松达到平衡。就这样,他总是留意禅修者禅修的进展,以便给予适当的指导。他总是尽力确保让禅修者在所有时间保持正念。
不退转阶次
吴三敦以对法的坚强信心和奋不顾身的勇气,极为精进且不知疲倦地用功,通过保持信心与智慧以及精进和定力的平衡,在内观修行中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进步。但是他还未到达不退转的阶段。西亚多济总是在密切观察他的进展,并且天天都在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导。这位禅修者也继续毫不松懈地禅修更长一段时间。这样从禅修开始到现在差不多过了8个月。有一天西亚多济注意到这位禅修者培养了成熟的观智,并具有很强的定力、平衡的精进和持续的正念。那时西亚多济看到这是禅修者证悟法的机遇到了。西亚多济认识到改变禅修所缘有助于禅修者平衡诸根,促成更快地证悟,因此就让这位禅修者在阳光下搅拌四合蜜[13],并指导他在搅拌的时候标记“搅拌、搅拌”。当其按照指导标记观照,并设法平衡了诸根,随后就逐级培养了更高的观智,直到成为了对三宝和导师具有不坏信的虔诚的居士(upāsaka)[14],而这种程度的信,是证果的人才具有的。
传播佛法
修了大约九个月并且到达了不退转阶段,吴三敦对于他通过不倦地努力培养正念所获得的成就欢喜不已。所以他很高兴地向西亚多济报告他内观禅修的重大成就,并且获得允许回去妙腊——他和孩子们的家乡。在那里他抓住一切机会和周围的人,包括他的孩子、亲戚、朋友,分享他证悟法的直接经验。他就这样花时间在人们中间传播佛法,并且劝他们修习佛法。
〔作者注:修了约九个月的吴三敦后来被誉为通达观智的俱徳者。〕
吴三敦从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指导的密集禅修回来之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鼓励人们修习四念处上。结果(有关修习四念处的)消息就传得很开了。有些人试着修习,但也有些人引用巴利经典反驳这个方法。其中一些人是出家人且熟悉经典。当然也有一些巴利学者,坚定地支持西亚多济和他的教法。同时,有些关于西亚多济教导内观的方式问题被提出来。对于这些问题,吴三敦都基于他自己修法的经验,给予精准的回答,尽管他没有巴利学者那么多经典知识。面对所有这些挑战,吴三敦试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个真实的教法并且组织他们建立一个禅修中心。就这样,他以高度的耐心和坚强的毅力,劝说人们和他一起工作,传播四念处禅法。
禅修方法
吴三敦做了很大的努力传播四念处禅修方法,鼓励越来越多的人来实修这个方法。同时他还组织人们和他一起建立禅修中心,大力支持许多的禅修者修行。其中一些人包括吴比尔(U Byar)、吴钦(U Khin)、杜艾尔(Daw Air)等等去过明贡,在西亚多济的指导下修习了四念处。
观禅大放异彩
比丘纳拉达(未来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希望人们在佛法住世期间过一个有价值的生活,鼓励人们作出不懈的努力修四念处,就向他们保证四念处的特殊利益。结果就有越来越多的信众从这里那里来到明贡,在比丘纳拉达的指导下修行。于是他就变得很著名,有了几个名称诸如明贡中心的禅师,杰打汪寺的住持,用“标记”方法教正念的比丘。作为一个观禅禅师,他重新发现、开显了非常简单的培养正念的正确方法。所以越来越多的信众来跟他禅修,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以非常简洁但却非常精确的方法教导他们修习四念处。由于认可他的教法,并且遵循他的教导,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上了只有在这解脱的机遇期(vimuttyuga)才有的正道。这样观禅的曙光破云而出大放异彩。
无尽的轮回
并非总有很多人能够培养次第的观智,证悟道果、涅槃,从轮回中解脱。佛法的圣僧团据信可以持续五千年,说是可以见到五个机遇期,[每个机遇期五百年,分两个循环,这样]每种机遇期[共]一千年[15]:解脱机遇期(vimuttiyuga)、禅定机遇期(samādhiyuga)、戒德机遇期(sīlayuga)、经典机遇期(suttayuga)和布施机遇期(dānayuga)。观禅修行通常在第一个机遇期(vimuttiyuga)非常盛行。现在观禅机遇期可以认为又重新萌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观禅感兴趣。基于佛陀本人所发现和开显的圣教仍然可以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需要非常小心,不要做疯狂的指责,否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粗暴的批评
越来越多的人来跟西亚多济修行,并且因为体验法而感到高兴。但是在明贡当地仍然有很多人,就像餐盘里的勺子,从来也没有尝到菜的味道,作如下不友好的批评:
“比丘纳拉达创造了一个很怪异的修正念的新方法;他教导人们走时标记‘走、走’,站时标记‘站、站’,坐时标记‘坐、坐’,躺时标记‘躺、躺’,等等。这是多么怪异的教导啊!一个人走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在走呢?一个人站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在站呢? 这种正念人人都有,甚至连猪狗之类的动物也有。”
有的人批评说他的方法可能帮助禅修者看到名色的生起,但不会看到名色的灭去,另一些人则狂想说,人们修习这个方法会再生为挨饿的人。如果一个人胆子小意志力太弱不能抵御这些粗暴的批评,他可能会“被其他很多人的唾沫冲走了。”
基于经验的强力信心
在佛陀在世期间,四念处一直是佛弟子们遵循的唯一方法,直到他们证悟最终的宁静——涅槃——也是如此。佛陀入灭后,所有的弟子也是一样。当今也是这样,任何人欲证得涅槃,四念处是唯一的道路,将来也会是这样。没有别的路导向涅槃。因此如果一个人培养正念,具有很强的信心,他今生和来生都能够从中获益,就像所有的圣弟子在佛陀时代所做的那样。那些在合格导师指导下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毫无疑问最终将亲见正念禅修的巨大利益。当他有了体证法的直接经验,他一定会获得佛陀所教的法的不动摇的信心,而不轻信一般人所说。
来自妙腊的邀请
在40岁那年,也就是缅历1270年(公元1908/09年),比丘纳拉达修行内观获得了成功,并且出于慈悲开始教导来自各个阶层的人们。因此他为人们成功修习正念直到证悟道果创造了机会。大约那个时期稍后,在中缅甸的闵腊(Min Hla)镇,人们在吴三敦的领导下,设法一起建立禅修中心,并取得了成功。吴三敦是在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指导下修习正念达到了满意程度的信众。这是吴三敦长久所梦想的事。那时由吴三敦领导的信众一致同意邀请西亚多济作为他们新建的禅修中心的导师。所以他们去到明贡谦恭地请求西亚多济在他们那个新建的禅修中心度过几次雨季安居。考虑到佛教的传统,即使是佛陀也为了人们的福祉而接受人们的邀请,他慈悲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去妙腊
因为接受了妙腊的信众和爱法者的邀请,在缅历1273年(或按另外的说法1275年)到了雨季安居的时间,他就去了妙腊的波涤公(Bo-ti-kone)禅修中心。首先他给那里的听众做了一个适宜的佛法开示,然后做了一个陈述,这个禅修中心是为了修习不放逸住或者说是持续的正念而建立的,所有想证悟涅槃的人们都欢迎到这个中心来修内观。
〔这是西亚多济第一次只是为了帮助人们修习正念而来到下缅甸〕
不倦的努力
通过不倦的努力建立了新的禅修中心,并设法邀请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作为禅修中心的导师,吴三敦可以被认为是成功传播和推广西亚多济所教导的正念禅修的第一人,这会带给所有人们巨大的利益。他付出所有时间和精力,组织并劝说人们支持那个禅修中心,并且在那里参加密集禅修,其中包括在妙腊的朋友和亲戚,他们已经获得了禅修的一些基本知识;还有来自伽牛昆镇的法友吴钦(作为比丘法名是尊者梅拓威(Medhāvī)),正是他先跟随西亚多济修行然后鼓励吴三敦也修同样的方法。吴三敦也非常努力和当地的僧团搞好关系。就这样,吴三敦作了不倦的努力来团结人们以推广佛陀的教法。
擂响内观的法鼓
尽管比丘纳拉达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在实皆和明贡地区教导内观,但他的教导在那里的信众中并不是很受欢迎;很多人对他的教导不感兴趣。“墙里开花墙外香”,如谚语所说,在妙腊,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指导下禅修,他变得很受欢迎,以明贡西亚多,明贡比丘等等名称而著称。这样他成了一位大导师,被来自各阶层的信众环绕,他的时间都花在教法上,足迹遍及下缅甸的很多市镇。跟他在妙腊禅修中心修过法的信众还给他创造机会在很多其它市镇擂响内观的法鼓,包括耶塔榭(Yae-tar-shay),拓嘎雅(Thar-ga-ra),苏雅(Swar),漂于(Phyu),戴克乌(Dike-u), 东吁(Taung-oo),良雷宾(Nyaung-lay-bin),瑞金(Shwe-kyin),贝内公(Pe-nwe-kone),伽牛昆(Ka-nyut-kwin),勃固(Ba-go),马乌彬(Ma-u-bin),努达琳(Nut-ta-lin),玖彬高(Joe-bin-gout),雪东(Shwe-taung),卑谬(Pyay),兴实达(Hin-tha-da),耶尼(Ye-ni),爱拉(E-lla),彬马纳(Pyin-ma-nar),标贝(Pyaw-bwe)等等。
雷巴丹的慧光尊者
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教禅的地方之一便是雷巴丹(Let-ba-dan)。他住在慧光尊者的寺院并按照《大念处经》开示如何培养正念。很多人对他的教导都非常欢喜。应他们的请求,他在慧光尊者的寺院带领了一次密集禅修,慧光尊者也参加并得到了他的指导。密集禅修之后,西亚多济指定慧光尊者作为禅修老师继续在他的寺院教授内观。这样一个新的禅修中心在那个地区出现了。
高度的耐心
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连续花了两年时间在妙腊的波涤公禅修中心。他教导来自各地的禅修者内观禅法,他以高度的耐心和坚强的毅力,按照《大念处经》和其它经典以及义注、复注,用白话给他们开示如何培养正念,这样他们可以见到究竟法。
面对邪见
明贡西亚多济指出,邪见应该归咎于所有的众生经历了长久的生死轮回,并且遭遇了很可怜的生命的沉浮。他讲得很清楚,无论谁想要从这种折磨人的轮回中解脱,正念禅修都能够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纯粹为了给人们指出出离轮回的道路,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在其弟子和信众的请求下,到很多不同的市镇去,以简单的语言教人们以简单有效的方法培养正念。然而,时不常会碰到有人对他的教导和开示挑刺。他会很耐心地解释正念方法,直到他们变得满意。
自然,有很多不同的人执持不同的教义,以至于即使佛陀都无法帮助他们。
有一次,大师应一位名叫杜钦的弟子请求去瑞金镇弘法的过程中,一组人跑来驳斥他的教导,他们太强硬以至于他无法令他们满意。所以这组人对他的教导很不喜欢,他们在大师开始教法前丢石头和空瓶子砸寺院。实际上从一开始西亚多济就已经遇到了很多反对他教导正念的挑战。面对持有邪见的人们,他以高度的耐心和毅力持续教导真正的法,只是为了传播和推广佛陀的圣教。
去直通
西亚多济花了大约两年时间在妙腊市波涤公禅修中心按《大念处经》教导内观,信众越来越多。受毛淡棉(Maw-la-myaing)市信众的邀请,有一天西亚多济在吴三敦陪同下乘火车离开妙腊市。当火车在直通站(Thaton,去毛淡棉的中途站)停下时,他遇到了眉喀宛(Meghavan)下寺的住持葛剌萨(Sayādaw U Kelāsa),他正在去毛淡棉的同一个站口送他的老师。当他们相遇时,尊者葛剌萨礼貌地和他打招呼:
“尊者,您从哪来?”
“我从妙腊来”,西亚多济回答说。
您知道那里的明贡西亚多济吧?”
“我就是”,西亚多济迟疑一下回答说。
〔作者注:据说尊者葛剌萨从他的一位比丘学生那里了解到明贡西亚多济和他教的内观,就已经对他肃然起敬了。〕
“您现在去哪,尊者?”尊者葛剌萨问。
“我们在去毛淡棉的路上”,西亚多济回答说。
“尊者,你去那里做什么呢?”
“受我的一些信众的请求,我要去那里住住看,是否那里的天气适合我。”
然后,尊者葛剌萨这样说:
“尊者,从直通到毛淡棉这一路没有哪里我没去过,就气候而言,没有比得上直通的。”
尊者葛剌萨夸耀他这地方,只是因为他很想邀请明贡西亚多到他那里。然后他热情地请求西亚多济应该试试在直通住一住。
那时西亚多济考虑到弘法的前景,想到“直通是缅甸历史上见证了佛教启蒙的城市,是历代闻名的古城,气候宜人又很繁荣,那里历朝历代生活着人口密度最大的虔诚慷慨的佛弟子。这座直通城可能是佛陀圣教复兴的地方。”考虑到这些,明贡西亚多济答应了尊者葛剌萨的请求。那时尊者葛剌萨和他的净人吴诺(U Naw,一位公务员)非常高兴,所以立即安排西亚多济和他的净人吴三敦去他的寺院眉喀宛。
固执的葛剌萨!
尊者葛剌萨的老师们知道他把明贡西亚多从火车上带出来去了他的寺院,于是这样抱怨说,“多么固执的比丘葛剌萨!想到什么好就做什么,而不想远一点。”这是葛剌萨尊者本人对我(作者)说过的一件事。尊者葛剌萨的眉喀宛寺位于直通东北约3弗隆(furlong,1弗隆等于201米),实际属于门论(Dvāra-vādī)学派的一位长老比丘萨达玛(Sayādaw U Saddhamā,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其高雅设施包括一个带90英尺长阳台的戒堂(是举行宗教仪式仪典的神圣殿堂)。所以他让西亚多济住在那个有90英尺阳台的建筑物内。
他们的相遇方式是一个奇迹
这像是一个奇迹:尊者葛剌萨在亲自遇见明贡西亚多济之前,就从他的一个学生那里了解到明贡西亚多济,那时就因为明贡西亚多的优异特质对他心生敬意。在火车站见到他本人的时候,尊者葛剌萨就真的很敬佩西亚多济,并且设法把他直接领到自己的寺院,精心照顾西亚多济的一切所需,诸如合适的住处、食物等等。他还组织他的弟子和信众来听西亚多济的佛法开示。到达的当天他就礼请西亚多济作晚间开示。西亚多济不顾旅途疲劳,当天就教导葛剌萨尊者和他的信众《六处大经》,从“比丘们,当不如实知见眼”等等那一段开始。尊者葛剌萨对西亚多济对经文的解释非常喜欢,而且从西亚多济的缅文翻译中学到了更多细节。
尊者葛剌萨的性格
尊者葛剌萨天然地很直爽且心胸开阔。他的天性就是喜欢禅修。甚至在他遇到西亚多济很久以前,他就在寻找能够教他正确内观方法的好老师。听说哪里有好的内观老师,他总是第一个跑去那里。这就是为什么他第一次在火车站见到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就对他非常尊敬,就好像西亚多济曾亲自教他很长时间的样子。并且他为西亚多济做好各种安排,让他很方便,不需要分心,只需要考虑众生的福祉和传播推广佛法。
并不了解西亚多济
因为只是基于小道消息却并不了解西亚多济,就把明贡西亚多济从车站请到了他的寺院,并且非常敬重他,尊者葛剌萨被他的老师们责备。但尊者葛剌萨想过,人的天性是在不知道一个人的情况下喜欢传他的坏话,所以他很认真地日夜照顾明贡西亚多济的各种所需。而明贡西亚多济,只要能够有机会教禅,他就会非常高兴。他忽视不友好的批评,完全投入地教导佛法,相信会有足够幸运的人能够懂得法。由于尊者葛剌萨的宣传,明贡西亚多济的名声在几天内就传遍四方,吸引了很多人从各个地方来到寺院;他们和明贡西亚多济讨论禅修方法,他则引经据典,详加解释。
很多人都很满意,并且承诺要跟西亚多济禅修。
〔作者注:尊者葛剌萨曾经亲自告诉我,他仍然能够以巴利文和缅文背诵《六处大经》,他是在明贡西亚多济到达寺院当天晚上作佛法开示期间,从西亚多济那里学到的。从他第一次背下来之后已经过了40年。〕
搬到教法光寺
明贡西亚多济,本来离开妙腊去毛淡棉尝试在那住住看,结果却去了尊者葛剌萨的眉喀宛寺,给来见他的人详细教导不放逸之道,即四念处。这些人各有目的,有些人只是出于好奇,另一些人则是真诚地想听他的佛法开示。因此,来寺院的人数逐渐增加,结果西亚多济住的那个有90英尺阳台的建筑再也容纳不下那么多听众了。于是,尊者葛剌萨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以便能够容纳不断增长的信众,于是找到了一个名叫教法光寺(Sāsanapajjotika)的老寺院,在眉喀宛寺西北一弗隆远。在过去这个寺院信众比较多比较热闹,但现在只有一些看护人员在那里。它的设施包括寺院和一栋客楼,二者都是空的。于是尊者葛剌萨去见看护人员请求临时使用这两栋建筑。他们满心欢喜地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久,所有安排都做好了,西亚多济搬迁过去,并且对来密集禅修的人教导正念禅修。
明贡西亚多济,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弟子,所以不得不从眉喀宛寺搬到教法光寺,并且继续按照《大念处经》教导内观。禅修者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他们有些人不得不住在新建的临时禅修小屋。禅修者的数量仍然是每天在稳步增加,其中有些人不得不在寺院内树下幽静的地方修行。
建设新的禅修中心
随着内观修行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禅修者数量一天天增加。他们有些人获得了穿透性的观智,看到了究竟法,并且基于他们的修所成智,培养了对法不可动摇的信心。他们鼓励自己的亲人和密友去禅修,同时他们尽量作供养,以满足禅修者的需要,诸如食物、住处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尊者葛剌萨必须考虑建立一个新的禅修中心,并且开始和他的弟子及信众讨论这个问题。
商讨建立新禅修中心的事宜
因为在教法光寺的禅修者数量天天在增加,于是举行了关于建立一个新禅修中心的商讨。商讨的主要参与者有杜蒙(Daw Mhon,来自戴克乌镇),杜钦(Daw Khin,瑞金市),杜琼(Daw Chone,直通市),以及戒尼古萨拉(Kusala,毛淡棉市)——她以在家女众的身份禅修,然后出家为尼。和来自不同地区的信众商讨后,葛剌萨尊者领导的小组一致同意去查看一个他发现的地方,那地方被认为只有德行高的人才匹配驻锡。〔这就是建立历史上著名的杰打汪寺的地方。然而那时那个地方属于政府,公众不能进去,因为它是茂密的丛林,长满了灌木和大树。〕
直通根本明贡杰打汪中心附近的内闵达拉(Nemindara)山脉
行政长官吴抔萨帮忙
尊者葛剌萨和信众去考察的地方是一个僻静处,附近没有居民,东、南、北三面环绕着古城墙。所以它很偏远很少有人进去。这就是为什么所有考察者都很满意并一致同意这个地方很合适。然后他们请明贡西亚多济去看看这个地方是否合适。征得西亚多济的同意之后他们就立即行动,在那时直通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吴抔萨(U Phoe Sa)的帮助下,他们尽力争取政府批准五英亩作为宗教场所。就此,4个信众作为法人,每个人负责1.25英亩,他们是杜琼(直通)、杜钦(瑞金)、吴波汉(U Boe Han)与杜蒙(贝内公)和杜空(戴克乌)。
多人供养的禅修屋
尊者葛剌萨首先设立四周的界限,然后在很多志愿者的帮助下开始快速和不畏疲倦地清理地表。然后他让人在一棵巨大的红木树下建了一个禅修屋,所有的建筑工作都在那块地上进行,就像在维萨甘玛的天人[16]。40天后一个带阳台的100平方英尺的禅修屋被建成,它是由多位信众供养。那时一位英国副行政长官路过,和葛剌萨尊者作了如下对话:
“比丘,你在这里做什么?”
“我在监管建造一个寺院。”
“谁给你的批文呢?”
“我还没有拿到批文。”
“没有批文做修建合法吗?
幸运的是尊者葛剌萨知道维多利亚女王已经批准一个用于宗教目的的土地批文。据此,尊者葛剌萨很有把握地作了如下回复:
“这个宗教建筑是合法的,因为从提交申请给维多利亚女王陛下批准,距今已经40天了。”
“好的,好的”,那位英国官员满意地回答。
〔这个事件是尊者葛剌萨亲自跟我讲的。〕
命名为杰打汪
尊者葛剌萨为了推广内观,他非常努力地工作以早日让禅修者有住处而不是日后,他精心布局每个建筑的位置,让新建禅修中心的在家出家男女众的生活区分开。这样,他为西亚多济和出家的僧众在东边建了两栋房屋,为在家禅修者在西边建了四栋房屋,并且在适当地方打了几口水井。然后他谦恭地请求西亚多济从教法光寺搬到新建的中心,并按照西亚多济最初的地方命名。
〔译者注:按照尊者葛剌萨的说法,西亚多济于缅历1277年(公元1915/1916)到达直通,在教法光寺度过了一个雨季安居,然后搬到新建的杰打汪中心,缅历1278年(公元1916/1917)度过了他在那里的第一个雨季安居。但是按照西亚多济自述和吴米亚郭书里写的,上述年份分别是缅历1275和1276。不过精确的年份在此处并不重要,你可以接受你所喜欢的。〕
马努哈王
这个新建的名叫直通杰打汪的中心,是后来明贡西亚多济住了很多年的地方;它位于马努哈王(King Manūhā)所建的孟国(Mon Kingdom),有三道城墙的城市的东北部,在中心城墙和中间城墙之间。即使今天我们也能看到那些标志古王国的城墙和护城河的斜坡和斜面构成的景观。从杰打汪内观中心建立的时候起直到今天,一直很兴旺,从缅甸不同地区来的很多禅修者在那里密集禅修,他们想修多久就修多久。
完成了的使命
尊者葛剌萨就像一位建筑天神(Vissakamma),为建立直通明贡杰打汪禅修中心,从始至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位西亚多,现在已经77岁,住在他自己的寺院,这个寺院名叫三都顿(San-daw-dwin)寺,位于勃固市的雪莫多(Shwe-maw-daw)宝塔以南仅仅一弗隆。他现在被称作三都顿西亚多,因他的寺院而得此名, 他是瑞金学派董事会的大导师之一(Shwe-kyin-nikāya Mahānāyaka)。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应该特别感谢葛剌萨尊者,因为他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建立了这样一个伟大的禅修中心,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正见,并具足信心地以正精进修行正道,直到品尝到道、果、涅槃的法味。〔确实,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在直通留下来,以及明贡杰打汪中心的建立,都归功于尊者葛剌萨。〕
尊者葛剌萨不愿离去
两年过去了,尊者葛剌萨全心全意地为建立杰打汪中心不知疲倦地工作,并且亲自实践正念禅修,随后劝说他的弟子和信众禅修。然后明贡西亚多济安顿下来并熟悉了那里的一切诸如气候、风俗等等,然而尊者葛剌萨的健康状况却恶化了。所以他不情愿地离开了明贡杰打汪禅修中心,回到他的出生地勃固市(大约直通以北100英里)。尊者葛剌萨不管走到哪里,都不断教导他的弟子和信众内观禅修,因为他已经获得了不可动摇的信心。他甚至还写了一些内观禅修的书 〔其中之一《法的滋味》即将付印。〕
马哈希西亚多
在缅历1293年(公元1932年),一位叫作梭巴纳尊者的比丘,他是唐渊伽寺(Taung-waing-galay)住持的助教,在该寺教导巴利经典,且具有8年戒腊和法阿阇黎学位。今天,他是举世闻名的马哈希西亚多,是仰光马哈希禅修中心的导师。一天,尊者梭巴纳决心将他的经典知识付诸实践,和他的师兄德加万达尊者(Sayādaw U Tejavanta)一起,持钵和三衣离开毛淡棉,去寻求修习内观的实修方面的指导。
马哈希尊者的住处
摄于直通根本明贡杰打汪中心
和西亚多济相见
在寻求修习内观的实修指导的过程中,尊者梭巴纳首先参访了诸如锦楷山(Zin-kyaik)、葛剌萨山(Kelāsa)和雪勇比亚山(Shwe-young-pya)等,这些地方有吴翁凯恩(U Ohn Khaine)中心。后来,他听说直通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一直基于《大念处经》教导实修内观。那时,他这样思忖:“我熟稔于《大念处经》及其义注和复注。但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不是一般人;他是整个巴利经典及其义注、复注的专家。除此之外,他是把经典知识付诸实践的人,已经给数以千计的弟子和信众进行了实修指导。我应该在像明贡杰打汪这样一位伟大的导师指导下修习内观。然后,他徒步离开雪勇比亚山去直通。这样他一路上花了两天时间。
尊者梭巴纳在缅历1293年德邦月(Tabaung)月盈日的初五(公元1932年3月11日)到达明贡杰打汪寺。就在那天,他请求西亚多济给他修习内观的实修指导。
那天晚上七点左右,西亚多济引用《小部•导论》经文从实修角度详细地教他如何修内观:
Sato bhikkhu paribbaje’ti tena diṭṭhadhamma-sukhavihāratthaṃ
abhikkante paṭikkante ālokite, vilokite, samiñjite, pasārite, saṅghāṭi-pattacīvaradhāraṇe, asite, pīte, khāyite, sāyite, uccārapassāvakamme, gate, ṭhite, nisinne, suttee, jāgarite, bhāsite, tuṇhībhāve, satena sampajānena vihātabbaṃ. (Netti-pakaraṇa Pāḷi, 19)
“一位比丘,应当具念地过出家生活[17]”,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位比丘希望今生就过快乐的生活,应当在前进或后退时,向前看或向旁看时,弯曲或伸展时,拿起僧伽梨(大衣)、僧钵、上下衣时,吃时,喝时,舔时,大便时,小便时,走时,站时,坐时,睡时,醒时,说话或静默时,都正念正知而住。”
自己的经历
明贡西亚多济花了一个小时一字一句地详细解释上述段落。听了西亚多济的教导后,尊者梭巴纳感到很欢喜和很满意,他确确实实地认识到,西亚多济所教导的,完全是基于他自己修法的亲身经历,而不只是经典知识。
内观修行始终都是正念
尊者梭巴纳恭敬遵循西亚多济的教导,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他的密集禅修。在开始几天,他认为标记观照“走、站、坐、躺、屈、伸”等指导是基础内容,以后还会给予更高更深的指导,到时他会在禅修中取得显著的进步。然而,当他的禅修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他开始认识到:
“(标记)观照[18]身心的动作(如走、站、想等),不只是内观禅修的开始方法,也是中间和结尾阶段的方法,因为通过(标记)观照,一个人能看到身心的实相。所以不需要进一步指导。”
即使天人也不能
尊者梭巴纳向明贡西亚多济汇报了他的看法,西亚多济同意他的看法,并且说即使欲界天人和梵天都不能看见名色法的真相,除非他们从佛陀那里学习了正确的方法。只有当他们学习了正确的方法并依此修行,他们才能看见名色法的实相,并且证得道、果、涅槃。
觉支法的疗愈力量
从缅历1294年德邦月的初五(1932年3月11日)到1294瓦索(Warzo)月月盈日的初六(1932年7月8日),正好尊者梭巴纳在西亚多济指导下日夜不倦地精进了四个月, 在此期间,他完全专注在修行上甚至不说一个字,除非有重要且必要的事情要说。有些晚上他整夜禅修不睡觉,有些白天他一直经行不曾停歇。这是某种意义上的一个奇迹:他精进地修了整整四个月没有遇到一点健康问题,即使像感冒头疼痛等小病也没有。当他告诉西亚多济他特别好的健康状况,西亚多济将它归因于禅修者的诸觉支(bojjhaṅga)。他解释说:当诸觉支在禅修者内心生起,它们甚至会疗愈禅修者的旧疾。所以,毫无疑问,密集禅修期间觉支会保护禅修者免于其间可能会得的疾病。
自己的解释可能偏离正道
在尊者梭巴纳四个月密集禅修期间,他得到了四、五次机会聆听西亚多济的佛法开示。大多数时候,西亚多济的开示只包括一段巴利经典和逐词翻译,以及很少的一点解释。他会在结尾的时候这样说,“这些对你来说就够了,自己的解释可能偏离真实的含义。” 虽然是这样,因为听者是有经验的禅修者,他们能很好领会西亚多济的开示。需要的时候,他也会解释观智次第,并且常常在结束时说,应该是禅修者自己听完开示后对自己的次第作出判断。
尊者梭巴纳提出的一个问题
有一次,尊者梭巴纳问了下面一个经典里的问题:
“尊者,巴利经典里说,一个人通过看见过去生的神通力(pubbenivāsa abhiññāṇa宿住智)克服了对过去生的无明,这个陈述似乎意味着纯观阿罗汉[19]仍有对过去生的无明,因为他没有获得这种神通。就此,您会有何种解释?”
下面是西亚多济的回答:
“通过这种神通力,一个人能够保持远离这种无明很长时间(vikkhambhanapahāna镇伏断),但不是一次性地永远断除。只有通过圣道(arahattamagga阿罗汉道)才能一次性地永远断除无明(samucchedapahāna正断断)。因此,通过阿罗汉道,阿罗汉完全断除了无明,尽管他可能没有获得任何神通。”
尊者梭巴纳原计划跟西亚多济修一年,但毛淡棉的唐渊伽寺住持病危的消息,让他不得不于缅历1294年瓦索(Waso)月的月盈日的初七回毛淡棉。
瑞金僧团的一员
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在建立直通杰打汪禅修中心之后,一直孜孜不倦地教导弟子和信众内观修行,也就是依照《大念处经》的不放逸(appamāda)之道,成了非常著名的禅修大导师。
那时,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是瑞金僧团的一员[20]。成员间一致同意达成了这样的协议:每一个瑞金僧团成员在任何时候瑞金僧团有什么事需要做时,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但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和其他成员有点不同,因为他一直在执行教导内观的任务(vipassanādhura),并且也鼓励他的弟子们不要浪费他们的时间。他甚至没有(像瑞金僧团其他长老西亚多那样)给年轻比丘和沙弥教导巴利经典。而是把他的中心完全用于修习内观。这样,他的做法和其他成员的做法不一样。
从瑞金僧团中被排除
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因为把时间花在修习和教导内观上,他谦恭地请求瑞金僧团的长老比丘们说,因为他是禅修者,请免除他参加在直通一年一度的诵戒仪典。这个仪典按瑞金僧团的要求每年都要举行。他的请求被拒绝,并且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必须诵戒不得有误。别无选择,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流畅地诵出了两组出家戒(dve-mātikā)[21]而无任何错漏(有监督员在场),因为他很久以前就背诵了它并且不时温习。〔这件事也成了他被赶出僧团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因缘
在这样的诵戒会上,通常长老们会指定一位比丘并令他坐在宝座上给在场的人开示佛法。杰打汪西亚多是指定作开示的人之一。然而不幸的是,他被一位胆大、气粗且无惭无愧的直率说教者所取代。他一上了法座,就开始表现得他就是一个大学者一样,他认为什么是对的就说什么,并且不停地像机关枪一样作嘲讽的评述。下面是他的一段话:
“我被告知在直通的寻法者甚至证得了道、果而开悟,(通过标记观照身体的行动如屈伸等等)接续地一个阶次接一个阶次地证悟。每一个人甚至动物都知道屈伸,猪知道,狗也知道,这是所有猪狗普遍具有的知识。”
明贡西亚多济就好像是聋子没听见一样,对于这种刺耳的话平静中舍地听着。
又出现戒堂和伽提那衣的问题
再者,杰打汪寺的一个戒堂的结界(to consecrate)计划被瑞金僧团拒绝,说它是不合适的行动。一个叫作无畏山寺的森林寺院的住持般诺萨密尊者(Sayādaw U Paññāsāmi)主持的伽提那衣仪典又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样,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作为僧团的一员,不得不处理这种和修行毫无关系的问题。
最终,这些因缘促使他退出瑞金僧团,过独立隐居的生活。所以,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在其余生安享适合于出家人的独立轻松(appa-kicca,sallahuka)的生活方式,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禅修,不用参加任何宗教僧团,不用为任何无关的事烦恼,只是禅修。〔西亚多济是多么可敬和值得仿效啊!〕
甚至渔妇也嘲笑
当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建立了禅修中心,并遵循《大念处经》以非常简单的方式教禅,信众的数量渐渐增长,形成了一个大的社会团体,而同时也有很多反对者和批评者。 有些长老比丘听信了谣传因而支持错误的一方,其余的人则仔细查阅巴利经典以便支持或反对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教导的方法。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认识到通过修习内观亲身体证的智慧(bhāvanāmayañāṇa修所成智)和通过学习经典获得的闻所成智(sutamayañāṇa)是不同的。尽管二者都是智,但两者从来不是一样的。无论一个比丘如何精通巴利经典,从实修的角度看他还是可能没有证得名色法。一个人有关名色特性的经验性的知识总是准确的,即使他不能用经典的语言解释它们。
比如说有一个比丘因为学习巴利经典学得非常好,认识到了什么是四圣谛。这种源自经典的认识,会完全不同于自己证得道果而生起的,源自直接经验的认识。一个人通过培养连续的正念和次第的内观智慧直到成就道果,由此经由直接经验证得四圣谛并且成为一个圣者,但他可能不会用经典名相解释四圣谛。一些巴利学者,既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从经典的角度分析和判断明贡西亚多济的实修智慧,支持那些光说不做的人,严重地讽刺挖苦嘲笑他的方法,如:
“法只是标记。”
“法就是标记屈伸。”
“标记就是导向道、果和涅槃的法。”
“内观只是标记。”
据说甚至在闹市卖鱼的一些女人,当她们拿起一个重物并用它把鱼打死,也通过模仿嘲笑他的方法:“提起、提起;击打、击打;杀、杀”。
紧随圣弟子的脚步
很常见的情况是:还没有证悟真理的人们,很容易做出错误的评价。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反对者和批评者,这是一条生活常识。即使佛陀本人在,他早年也必须通过坚定地站在真理一边,奋力处理反对者和批评者以及他们的错误观点和虚假的教义。佛陀的圣弟子也是一样。因为完全懂得这条常识,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紧随那些圣弟子的脚步,忽视那些人不友好的评论,继续帮助每一个人去获得正见。
像佛陀和憍萨罗王
这样紧随佛陀和圣弟子的脚步,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继续用日常语言,教导如何通过修习四念处培养次第的观智。他在很多地方教导法,首先是在西中林寺的谷伽雷禅院,然后是他的出生地甘子公村,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雨季安居后又回到了第一个地方。然后他搬到妙腊城,在那里度过了两个雨季安居,并且在那里及其周围的很多城镇教导内观禅法。然后他在新建的大禅修中心度过了10年,给不断增加的在家出家禅修者教导内观,直到很多人到达满意的内观阶次。由于这样,他的中心总是有很多来自缅甸各地的寻法者,因此而颇繁忙,只是还没有到达狂欢节那种拥挤程度。
就这样,解脱机遇期(vimuttiyuga)不断获得动力。因此那些想要从折磨人的轮回之苦中解脱的人与日俱增。有很多人虽然非常精进地寻求解脱,但是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不能够找到合适的老师和正确的方法。确实只有极少的几种方法被证明是正确的,很多其他方法都是错误的。也有一些虚伪的出家人,他们不断劝说人们遵循他们教导的错误方法,目的只是获得个人的名利。有一些人被错误的老师说服了,他们混淆了错误的方法和正确的方法,他们对西亚多济做出了攻击性的评论。
这件事可能让你想起佛陀早年传法的情形。那时有很多宗教师,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教团,并且每个都宣称他们获得了一切智(佛果),而且基于自己的想法创造了教义,劝说人们遵循它们。因此很多人在真假之间变得糊涂。在此混乱时期憍萨罗王第一次遇到佛陀。那时憍萨罗王问这样的问题就一点不奇怪:“你是宣称获得了一切智的人之一吗?”有这样的提问,确实说明憍萨罗王发现很难决断谁是真正的佛陀。
所以当佛陀正确地并直接地宣称他就是佛陀,憍萨罗王似乎很犹疑。这就是为什么国王第一次见到佛陀,对佛陀并不是非常尊敬。同样地,当有很多不同的老师教导不同的教义,大多数人难辨真假。所以毫不奇怪,他们发现难以赞同明贡西亚多济所教导的基于《大念处经》的内观修行,尽管他正确地宣称“这是唯一的道路”。所以那些能够赞赏并修行正念的人的数量,远小于那些对西亚多济的教导不感兴趣并且作出负面评价的人的数目。
明贡西亚多济的佛法原则
一个好的比丘有两项任务需要完成:学习巴利经典的任务(ganthadhura)和实践内观修行以达到从轮回中解脱的任务(vipassanādhura)。紧随圣弟子的足迹,明贡西亚多济正确地和全心全意地履行了两种佛法的任务,持续走在正道上,没有犹豫,不可逆转。并且他向弟子和信众清楚地显示了这条道路,以及他如何忠实地精勤不倦地在这条道路上前进。
如果所有的比丘只要还以比丘的身份活着,都能够紧随西亚多济的脚步,学习经教,修习内观,以完成在圣法僧团里这两项高贵的任务。我完全相信,佛陀的圣法僧团会光耀世界,其它宗教无法相比的。所以,作为佛子的我们,现在正是时候最应该懂得:佛陀的圣法僧团的繁荣昌盛,完全取决于我们;我们应该像过去佛陀的圣弟子那样有效地精勤不倦地完成佛法的任务。
回到明贡
就这样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在看起来是佛教衰退的时期,让佛法的光辉照耀,他自己紧随圣弟子们的脚步走在正道上,并且向全缅甸的弟子和信众开显这条正道。西亚多济在佛陀的圣法僧团仍然光耀的时候,慈悲地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经验道、果、涅槃的伟大机会。最后他在直通这里安住下来并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禅修中心,并且不断地教导来自各阶层的弟子和信众。他具有好比丘的特质:正确地行道(suppaṭipanna)、正直地行道(ujuppaṭipanna)、为证涅槃而行道(ñāyappaṭipanna)、为值得尊敬而行道(sāmici-ppaṭipanna)。从他开始依照经典和经验二者教导内观,迄今已有十年,很多出家在家众在他指导下修习内观而以他的中心为依靠。
现在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感到满意,因为他已经制定了内观修行的路线图,能够帮助寻法者修行正道不走弯路。随后他想到,现在正是时候来完成《藏释经》的注释,这是他自从还是8年戒腊的年轻比丘时的梦想(那时28岁)。因此他决定回到上缅甸明贡区的西中林寺的谷伽雷禅院。怀有这样崇高的目标,作为一个好比丘的他,只带上钵和三衣独自去火车站,以便乘车去上缅甸。他没有通知其他人关于他的行程,否则他的计划可能被推迟。那时,直通的行政长官吴抔萨,不知怎么的知道了西亚多济在车站的消息,他匆忙赶到车站并谦恭地请求他不要离开直通。但是西亚多济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他无论如何要离开。于是,吴抔萨为他的行程做了全面的安排,并且找了侍者照顾西亚多济回上缅甸的一路所需。
对巴利经典作出新贡献
当他回到明贡,他独自住在谷伽雷禅院,这是他的曼德勒的亲近弟子吴提和杜久过去慷慨布施给他的。他暂时推迟了教导内观,开始对巴利经典作出新的贡献。这样他履行了两个佛法的任务:奉献所有时间学习和教导巴利经典(ganthadhura),以及自己修行内观并引导他人修习(vipassanādhura)。
在他早年的出家生涯中,他实际上以很特别的方式非常成功地担当起第一个佛教的责任。就内观修行的责任而言,他自己闭关修行,作出了巨大的精进努力,密集禅修多年,获得了各阶穿透性的观智。然后他出于强烈的慈悲心,奉献他所有时间,依经典和实修体验教导他人内观。他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并且宣讲内观禅法。最终他建立了禅修中心,在那里他持续地教导从缅甸各地来的很多信众和弟子。
现在我想结束第二部分,并且真诚地祝愿:“愿所有后代的人紧随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的脚步在正道上直行前进。”
——第二部分终
第三部分
《藏释经》的注释
现在,明贡西亚多济已年近五十,他在直通度过近八年,教导四念处。为了撰写《藏释经》(Peṭakopadesa Pāḷi)注释,他离开直通,回到故乡明贡。在谷伽雷禅院,他独自生活在一个长宽各10英尺的小屋中,小屋连接着一个20英尺长的长廊,远离市区,由曼德勒市的涂野巴饶耳的吴提和杜久捐赠。
〔我(作者)参观了明贡西亚多曾居住过的小屋。它位于明贡最西边的杰打汪寺和雪敏丁(Shwe-myin-tin)山脚下的美匝丽(Me-za-li)湖之间。我看到标示牌上写着“杰打汪寺”和“提达隆(Thi-ta-lone)禅院”。〕
背诵《藏释经》
在偏僻的住处安顿好后,明贡西亚多着手为《藏释经》经文撰写注释。尊者先记住了整个《藏释经》经文后,学习了整个三藏圣典(又叫五部尼科耶)和它们的义注、复注、复复注、对译和词汇表以及难以理解的单词和短语的解释。正是这样仔细研读巴利文献后,明贡西亚多才开始撰写《藏释经》的巴利文注释。以下段落摘自其书的序言:
“我,一位名叫纳拉达(Nārada)的长老比丘,将系统地写下关于《藏释经》的巴利文注释,此经是尊者大迦旃延(Mahā Kaccāyana)所讲授的佛法,他被佛陀授记为说法第一的弟子,具足六种神通(chalabhiñña)和四无碍解(paṭisambhidāmagga)。
撰写注释是只有具备通达智和深慧的伟人才能够进入的领域。因此,写一篇注释对我来说确实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然而,关于教、行、证三个部分的圣教和注释仍然都在;接连三次佛教经典集结委员会制定的圣典裁决(Vinicchaya),四大教示(Mahāpadesa),指引或定义(Upadesa)和对译方式(Naya,Nissaya)也仍可用。依靠这些伟大的资源来撰写藏释经注释,我将尽力根据佛陀的五部尼科耶(pañca-nikāya),使用导论(Netti)方法,保持经典的真实性,不与其他不纯的教义混淆,保持与大寺(Mahāvihāra)学派纯净的教义一致。
〔作者备注:关于他如何撰写这篇注释,明贡西亚多曾告诉我,他首先记住了整个《藏释经》的巴利经典,然后他在心里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写下定义,厘清不明晰的地方,他以这样的方式先拟定一个腹稿。只有当所有这些都令他满意时,他才把它们写到纸上。因此,这项任务的完成花费了尊者四年时间。西亚多济拥有无与伦比的精进力和深度的智慧,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钦佩的人!他在缅历1286年(公元1924/25年)完成了这篇注释,两年后,于缅历1288年(公元1926/27年)这本书得以出版。根据这些数据,尊者当时一定是52岁了。此外,一位名叫吴普卡(U Phoe Kha)的巴利学者帮助他把这份注释镌刻在了刻写第五次经典集结文本的大理石上,此次经典集结是由敏东王(King Min-don)赞助。〕
《藏释经》的注释得以出版
凭借他不懈的努力,明贡西亚多圆满地完成了对《藏释经》的注释,他的梦想成真了;他完成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使命。为了纪念他的成就,来自贝内公(Pe-nwe-kone)镇的商人弟子吴波汉(U Boe Han)和杜蒙(Daw Mhon)谦恭地请求允许出版它,以便它可以像佛陀的圣僧团一样持久。因此,在西亚多济的同意后,由吴波汉和杜蒙及其两个孩子郭梭(Ko Saw)和马努(Ma Nu)慷慨赞助,曼德勒的印刷媒体宝荣(Ratana-siddhi)率先出版了该注释书。该注释书被分发到整个缅甸和一些邻国。
《藏释经》的注释被镌刻在大理石上
尊者花了四年时间撰写,审查和完善共417页的《藏释经》的注释,直到他对此完全满意,才允许它在整个缅甸出版和分发。许多学者仔细通读后对其高品质感到惊讶,均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所以,居住在曼德勒山脚下的隐士吴坎谛(Hermit U Khantī)谦恭地请求西亚多济允许他把注释篆刻在大理石板上,以纪念像西亚多济这样的缅甸比丘所获得的历史性的重大成就,这样它就能像佛陀教法(sāsana)一样按预期存续5000年不损坏。当尊者同意这一请求时,吴坎谛隐士愉快地将他的注释铭刻在由慷慨的支持者捐赠的28块大理石板上,并被竖立在由锡伯(Thee-baw)国王建造的月圣(Canda-muni)宝塔中。
请求翻译注释
吴坎谛,一位伟大而优雅的隐士,他的慈爱行为给那个年代的人们留下了极大的印象——当他完成在28块大理石板材上刻写注释时,他感到非常高兴。随后,他对尊者的信仰大大增加,因此再向尊者提出请求,要求将他的注释翻译成缅甸语。一些大长老们如彭东固(Pon-doun-koo Sayādaw) 西亚多,禅拓济(Chan-thar-gyi Sayādaw)西亚多等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他们说,作者本人所做的翻译将是最好的,也是最准确的。然而,出于某些原因,明贡西亚多济一直在等待适当的时机。
更多书籍
(小册子《答复始于准备的方法》Sajjetāvidhi Vissajjanā[22])
在那个时候,来自彬马纳(Pyin-ma-nar)市[23]的一位名叫杰老师(Saya Kye)的信众首先向雷迪西亚多济提出了八个问题,由于某些原因他没有回答他。在那时,明贡西亚多在整个缅甸已非常有名。所以,杰老师在他的好朋友吴久顿(U Kyaw Dun,一位缅甸学者,同时也是当时直通的副专员)的帮助下,与西亚多接触,并向他询问了这八个问题。起初,明贡西亚多跟雷迪西亚多济一样,忽略了他,但后来在吴久顿(副专员)谦恭地要求下,他给出了答案,此后被编成一本名为《答复始于准备的方法》(Sajjetāvidhi Vissajjanā)的小册子。
引用《无碍解道》
(小册子《答复始于入门的方法》(Ārambhāvidhi Vissajjanā))
虽然这八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但是很多人仍然感觉很难理解清楚,因为回答虽然精简但却深刻。在大众的要求下,尊者引用《无碍解道》(Paṭisambhidāmagga)智论(ñāṇakathā)中的段落及其缅语翻译和其他一些相关的巴利文段落,阐明了修行过程和方法,以及详细的内观进阶次第。这八个问题的澄清也被编成一本名为《答复始于入门的方法》(ĀrambhāvidhiVissajjanā)的小册子。
四十个角度
在另外一位来自耶达舍(Ye-dar-she)镇的信众茅彪(Maung Byot)的要求下,尊者写了“四十个角度(Forty perspective)”,其中包括无常的角度、苦的角度等等。从这些角度来看,内观禅修者可以看清有为法(名色)。基于《无碍解道》和其他相关经典,他详细描述了一个禅修者如何通过洞察无常、苦、无我获得圣道的证悟。就这样,他出于慈悲心孜孜不倦地帮助人们。
到寂静处
西亚多济展现了一个好的修行者应有的模样,喜欢住在森林里的一个僻静的地方密集禅修。有一天,西亚多济想到直通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城市,适合他度过余生(也许,这正是他原先计划的)。然而,明贡不仅是他的故乡,也是他受具足戒的地方,在这里他研究了整个巴利圣典,并最终成为专家。此外,就在这个地方,他重新发现了正确的内观方法并实践它直到完成他的最终目标。基于这些原因,他认为明贡是一个不应该抛弃的地方。当他提到这个想法时,他虔诚的信众意识到,为方便尊者,他们需要为尊者建立一个新的庄严的中心。因此,虔诚的信众开始为尊者筹建寺院,他们是来自毛淡棉由多古萨拉戒尼带领的信众,由杜久迪(Daw Kyawt Tee),杜坎谛(Daw Khanti)带领的捐助者以及来自直通的委员吴普萨(U Phoe Sa),由戴克乌(Dike-oo)的杜空(Daw Kon)和吴波汉带领的信众以及来自贝内公(Pe-nwe-kone)的杜蒙。此后杰打汪禅院于缅历1288年(公元1926年)开始建造。
在这座新的禅院建造时,帕莫卡尊者(Sayādaw U Pāmokkha)(现任该寺院的住持)全心全意地投入。一次雨安居,一群坏人来到这里抢劫了寺院的人员,这让西亚多济非常困扰,所以在雨安居结束时他将禅院的所有事务委托给帕莫卡尊者打理,然后回到直通。当他回到直通时,尊者写了一封信给不同城镇和城市的信众和弟子,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僧侣,送到新成立明贡禅院接受尊者的培训,以便将来在各自地区的中心教授内观。
当尊者回到明贡时,僧侣按照信中指示来到了在明贡新建的明贡禅院。他们包括来自勒巴丹(Lepadan)镇的慧光(Sayādaw U Paññājota)尊者。来自戴克乌镇的维苏达尊者(Sayādaw U Visuddha)。来自毛淡棉城的慧种尊者(Sayādaw U Paññāvamsa)。来自雪东镇(Shwe-Taung)的达加万达尊者(Sayādaw U Tajavanta)等等。明贡西亚多让他们住在新建的禅院,而他自己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小屋里。之后教授他们《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包括所有清净的次第──从见清净(diṭṭhivisuddhi)到智见清净(代表证悟圣道)。四个月后他们被训练成为合格的老师。在此期间,他对《清净道论》的翻译以《新译清净道论》为名出版,该书一直以来被视为禅师们的可靠经典资料。
再次回到直通
为了感谢他的信众慷慨捐助建立新禅院,尊者和他的僧侣们一起住在新建的禅院中,根据《清净道论》开展禅师培训课程。所以他的信众们非常满意,因为他的弘法工作能在他们自己出钱出力所建的寺院中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禅师培训结束后,所有的僧侣都离开了禅院回到自己的地方,而尊者由来自戴克乌镇的维苏达尊者陪同前往直通,因为缅历1289年(公元1927/28年)的雨安居(vassa)就要到了。
三卷翻译
在那壅月(缅甸历法的第3个月),明贡西亚多在上缅甸明贡举办完禅师培训课程后再次回到直通。然后应彭东固尊者、禅拓济尊者和隐士吴坎谛的要求,他开始翻译他对《藏释经》的注释。他于缅历1290年多德岭月(Tawthalin)的第9个月盈日(公元1928年8月23日)上午9点完成了翻译的第一卷。后忙于其他工作。他仍然得以在缅历1297年哇梭(Waso)月的第8个月盈日(公元1935年7月7日)下午1点完成第二卷。第三卷(最后一卷)在缅历1298年的得固月的第6个月盈日(公元1937年3月16日)下午4点完成。至此,尊者完成了其对《藏释经》所做三卷注释的缅甸语翻译。
证悟涅槃指南
在杰打汪禅修中心早期,吴普萨(当时的直通专员)和他的下属们经常自愿清理中心的灌木丛和野生植物。为了感谢他们的志愿工作,尊者用非常清晰的缅甸语写了一本名为“证悟涅槃指南”的小册子,以便他的弟子或禅修者可以轻松理解,内容是基于下面的《法句经》经文(No.283):
Vanaṃ chindatha mā rukkhaṃ,
vanato jāyate bhayaṃ
chetvā vanaṃ vanathañca,
nibbānā hotha bhikkhavo.
请伐欲林勿伐树,
怖畏从欲林而生。
伐迄欲林与灌木,
涅槃寂静比库们。
〔“证悟涅槃指南”是用非常清晰的缅甸语写成的一本独特而卓越的小册子。〕
戒律裁决汇编
寺院的戒律和规矩(vinaya)是佛陀出于对弟子的慈悲而制定的。根据律藏(vinaya),某些食物和饮料只能在某些时段内允许使用。令人困惑的是,这些食物和饮料按时间(kālika)被分为四类[24]。为此,他以可靠的巴利圣典、其义注和复注为依据写了一本标题为戒律裁决集(律典裁决)的小册子,帮助解决在特定时段哪些食物和饮料可用和不可用的困惑。这本书令戒律研究学者非常满意。
《弥兰陀王问经》的注释
由于《弥兰陀王问经》(Milindapañhā)没有注释,所以牟宁西亚多济(Moe-ñhin Sayādawgyi)——在缅甸他好比日月星辰一般尊贵——来到直通亲自会见了明贡西亚多并提出希望他撰写《弥兰王问经》注释的请求。应他的要求,明贡西亚多在缅历1300年(公元1938/39年),他正满70岁时开始撰写《弥兰王问经》的注释,在缅历1303年(公元1941/42年)完成了505页的注释。他的成就是如此惊人!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无法将其出版。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即缅历1310年(公元1948/49年),这本书才能在永盛明贡西亚多(Insein Mingun Sayādaw)的指导下由圣典佛教助益(Pariyatti-sāsana-nuggaha)组织(仰光)在整个缅甸进行印刷和发行。
当这部注释发表时,一些巴利学者对其中一些观点,尤其是关于比丘尼僧团和供僧节(Kathina)有争议。为此,尊者将他这个注释的供僧节这部分和巴利圣典律藏的第三卷和第五卷(Mahāvagga和Parivāra)供僧节部分翻译出来并整合成一个小册子,命名《供僧节译文》并将它们分发到整个缅甸。
内观次第
明贡西亚多按照《大念处经》(Satipaṭṭāna Sutta)培养正念,亲自践行不放逸之道,直到达到他满意的程度为止。自缅历1270(公元1908)年他在闭关中取得成功之后,一直教授内观禅的实修,希望与他的信众和弟子们分享他获得的法味。现在,他感到深受鼓舞,想写一本书,以有力地支持他教导的真正(解脱道)的方法,且作为身后遗产为新一代提供可靠的指导。
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根据相关巴利经文、《清净道论》及其大疏钞(Mahā-ṭīkā),从圣典和实修经验两方面着手,写出了关于《内观次第》(Progressive Vipassanā Insight)的精彩著作,详细解释了如何从内观的角度观察现象,如何辨别名色,如何减少和根除内心的烦恼,以及如何完成个人的修行(bhāvanā)。在书中,他清楚地阐述了内观次第,从名色分别智(nāmarūpaparicchedañāṇa)到证得道果(magga-phala)以及随后的省察智(paccavekkhaṇāñāṇa)。他于缅历1304年德保月月盈日第14天(公元1943年4月3日)下午4点完成了这部伟大著作,并于缅历1310年(公元1948/49年)出版。此后,这本书一直是禅修者和指导老师们可靠的内观禅修资料。
关于果定的文章
来自不同城镇的人们都会向明贡西亚多提出关于果定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尊者写了“果定”一文,他参考了《无碍解道》(Paṭisambhidāmagga)和许多其他巴利经典,从共同规律和各自特点两方面(sāmañña and visesa)详细解释了须陀洹(sotāpanna)、斯陀含(sakadāgāmī)、阿那含(anāgāmī)和阿罗汉(arahant)如何入果定。到了缅历1314年(公元1952/53年),当他完成这本名为“果定”的小册子时,他已经84岁了,此后他再也没有写书。所以,这本书是他写的最后一部,由尊者口述,我(作者)负责书写。后来,他身体越来越虚弱,不得不为自己的利益(解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闭关修行中。
作为尊者的长期侍者,我(作者)发现,尊者日夜练习内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毫无疑问,长期以来他认识到这五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正如佛陀在以下经文中所说:
Bhārā have pañcakkhandhā;
bhārahāro ca puggalo
Bhār’ādānaṃ dukhaṃ loke;
Bhāra-nikkhepanaṃ sukhaṃ
事实上五蕴就是负担;
人是负担的担负者。
担负负担是世间的苦;
放下负担就是乐。
所以,我在那里见证了明贡西亚多为及时完成他的修行目的所作的英雄般的努力。他忍受着身体的沉重负担,放下了所有世俗的事物,将所有时间都花在内观修行上,日夜精进,甚至不眠不休,仅吃维持生命的食物,特别是在他85岁到86岁的最后两年。
有一次,当他在爬寺院的楼梯时,不慎从上端跌倒在地板上。我看到他自己站起身并未抱怨哪里疼。还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踱步,突然变得虚弱,跌倒在地。身边的人冲了过来,想要扶起他,他却拒绝了他们的帮助,自己站了起来。虽然他日夜都有人看护,但他很少让他人帮忙。他适量进食戒律允许的食物,从不抱怨。当人们问他是否喜欢他们提供的食物时,他从不说他喜欢与否;相反,他只是回答说:“我吃所需要的。”当人们提出无足轻重或社会问题时,他只是保持沉默,从不给予任何回应。有一天,来自仰光的医生吴椎(U Kywe)推荐了一些药和饮食,尊者回答说:“我不服用任何药物。”当看护人提出为他做些事时,总是被他拒绝。所以,他们需要自己琢磨该为尊者做些什么。
当然,明贡西亚多愈来愈感到受够了身体的沉重负担。后来,他不再吃米饭,只喝牛奶。大约在那个时候,他经常对他的信众们讲:“我正在走向死亡。”在1316年德丁卒月(公元 1954年10月),他的一个虔诚的信众,来自毛淡棉的古萨拉尼师拜访了他。然后,他确定地告诉她:“我活不过今年了。”明白他的意思后,尼师回到她的住处,设法为尊者准备了一个棺材,然后回到他的住处,在那里照顾尊者两个月(缅甸语为德波瑞(Tabodwe)和德保(Tabaung),3月和4月,1955年)直到他生命的终结。就在他说“我活不过今年”的三四个月后,他在那年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德保月(Tabaung),进入了最终的寂灭。它可能会让你想起佛陀,他提前三个月就预知了他最终的寂灭。
四面八方的人们来看望他
花了两年的时间远离尘事闭关修行后,明贡西亚多的外貌变得完全平静与安宁。他特别宁静的面部表情见证了他战胜多样的生命轮回,标志着他成为了阿罗汉。他性格的重大变化让人们开始相信他已经成为一名阿罗汉。因为相信他是阿罗汉,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人带着东西来供养他并向他作最后的顶礼。因此,整个寺院变得拥挤(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人群中包括一些外国人,例如意大利的护世比丘(Bhikkhu Lokanātha,又译卢简那他尊者),他向明贡西亚多致以最后的敬意,他坚信尊者是阿罗汉,并供养他一只钵和三件僧衣。一位来自泰国曼谷的女性信众,供养尊者一套曼谷丝绸僧袍。
许多其他尊贵的客人也拜访了尊者,并向他致以最后的敬意,包括由吴巴岁(U Ba Swe,当时的宗教事务部长)陪同的吴努(U Nu,当时的缅甸联邦总理),吴昂钦(U Ohn Khin,Bamar-khit 报的所有者),以及许多缅甸医生,例如吴巴(U Ba)、吴顿(U Tun)、吴巴茅(U Ba Maung)等。他们在那里呆了三天,问了一些宗教问题。他们的问题和尊者的答案都记录在现代设备中。以下是他们的一些问题和答案:
问:我们必须修什么法?
答:观察无常、苦、无我。
问:先生,无常、苦、无我是什么?
答:Anicca(无常)由a + nicca组成,意思是“非永恒”;Dukkha(苦)是du + kha的组合,意思是“苦恼”; Anatta(无我)由na + atta组成,意思是“不是你的;不受你的控制。”这是你可以从三藏(Three Piṭaka)中学到的所有知识。
问:Piṭaka是什么意思?
答:是一个篮子(三个篮子的神圣教法)。
问:什么是须陀洹(sotāpanna)?
答:它有两个词,即sota和āpanna。这里的sota意味着圣道的证悟,而āpanna则是进入其中的人。
问: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练习才能成为一个sotāpanna?
答:人们说,“eka-ñāṇena yuttaṃ”,表示一观智足已。没有别的道路,您只需要知道无常(anicca)、苦(dukkha)和无我(anatta)。
问:您说“一观智(eka-ñāṇena)”是什么意思?
答:那是阿罗汉果智;就这些,没有其他的。
问:阿罗汉的身体会分解吗?
答:会的。
问:据说有些没有分解,您对此有何解释?
答:这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意愿。如果不愿意,他们的身体就不会被分解。
得到答案后,信众们很体贴地离开,留下尊者一人独处。
此外,包括吴昂敏(U Aung Myint)、译员(直通)和吴甘莱恩(U Kan Lhain,官员)、吴翁培(U Ohn Phey)等信众来拜访明贡西亚多,并提出了关于比丘尼僧团将如何复兴,以供僧衣节如何按照律典来庆祝——这是尊者的《弥兰王问经》注释中引起争议的要点。
然后,尊者给出了如下自信的答案:
我们不会不参考经典而写作;这是〔律藏〕小品(Cūla-vagga)[25]中确切说到的:
“比丘们,我允许比丘们剃度比丘尼。”(Anujānāmi,Bhikkhave,bhikkhūhi bhikkhunīyo upasampādetuṃ。)
明贡西亚多参照注释书中以下巴利段落进一步解释:
“Anujānāmi, Bhikkhave, bhikkhūhi bhikkhunīyo upasampādetu”nti imāya anupaññattiyā bhikkhū pañca-sata-bhikkhuniyo Mahā-pajāpatiyā saddhiṃ vihāriniyo hutvā upasampādetuṃ. Iti tā sabbāpi ekato upasampannā nāma ahesuṃ.
通过词组“以此补充戒条”(imāya anupaññattiyā)注释书明确地讲,佛陀这些话(“比丘们,我允许比丘剃度比丘尼。”)作为补充戒条。佛陀制定的补充戒条将会在佛法5000年的教化期一直不被破坏。参考这段巴利经典和注释,我写下了:比丘可以剃度比丘尼。关键是这段补充戒条是有效还是无效。如果无效,则比丘不能剃度比丘尼;如果仍然有效,比丘能够剃度比丘尼。请记住这点。
所讲的有关比丘尼的要点
就他对恢复比丘尼僧团的可能性的有利的论述,尊敬的西亚多济在他对《弥兰王问经》的注释里用巴利文写了下面这些:
Bhagavato sabbaṃ kayakammaṃ ñāṇapubbaṅgamaṃ ñāṇānuprivattaṃ. Sabbaṃ vacīkammaṃ ñāṇa-pubbaṅgamaṃ ñāṇānuprivattaṃ. Sabbaṃ mano-kammaṃ ñāṇa-pubbaṅgamaṃ ñāṇānuprivattaṃ. Atītaṃse apaṭihatañāṇadassanaṃ, Anāgataṃse apaṭi-hatañāṇadassanaṃ, Paccuppannaṃse apaṭihatañāṇa-dassanan’ti vattabbataṃ arahato, evaṃ kho panetaṃ,
“Anujānāmi, Bhikkhave, bhikkhūhi bhikkhunīyo upa-sampādetun’ti bhagavto vacanaṃ atītaṃsepi bhikkhu-nīsaṃghassa abhāvaparicchedaṃ, anāgataṃsepi Bhikkhunī-saṃghassa abhāvaparicchedaṃ, paccuppannaṃsepi Bhikkhunī-saṃghassa abhāvaparicchedaṃ Apaṭihata-ñāṇadassanena sabbaññutañāṇena passitvā’va anujānitabbaṃ taṃ anujānituṃ tabbo bhikkhusaṃgho atītaṃsepi bhikkhunīsaṃghassa abhāvaparicchedeneva icchitabbo, anāgataṃsepi bhikkhunīsaṃghassa abhāvaparicchedeneva icchi-tabbo, paccuppannaṃsepi bhikkhunīsaṃghassa abhāvaparicchedeneva icchitabbo. Tato eva paccuppanne ca etarahi vāpana bhikkhunīsaṃghassa abhāva-paricchedeneva bhikkhusaṃghena mātugāmo upasampādetabbo.
我(作者)认为就不必翻译这段了;我谦恭地把它留给你们读者按你们的理解去解释。就此而言,所有我想说的是,这是西亚多济作为《弥兰王问经》注释的作者针对那些负面评论所作的回应,因为他对恢复比丘尼僧团的可能性作的有利的论述,有人作了负面的评论。
解释伽提那衣(供僧衣节)[26]
1.合格衣(Kālacīvara):在合格的时段[27]供养的僧衣,称为合格衣;这对供僧衣节也适用。
2.不合格衣(Akālacīvara):在不合格的时段供养的僧衣;对供僧衣节也不合适。
一个作了净化的伽提那衣将有五个月合格期,不然只是一个月。
制作伽提那衣的七步工作:洗涤(dhovana)、检查(vicāraṇa)、裁剪(chedana)、拼合(bandhana)、缝制(sibbana)、染色(rajana)、作标记点(kappabindhu)。
下面是定义“合格衣”的巴利文段落:
Karaṇaṃ kāro; kāro nāma kālo; kālo nāma karaṇaṃ; kālo
nāma kriyā; kālo cīvaro kālacīvaro.
需七个制作步骤的五种布[28]
有五种如法的可做伽提那衣的布,不是由供养者捐赠而是由僧团获取的:
1.以新布庆祝伽提那(ahatena)
2.以看似新布的布庆祝伽提那(ahatakappena)
3.以用过的布庆祝伽提那 (pilotitāya)
4.以尘埃布庆祝伽提那(paṃsukūlena)[29]
5.以从集市收集来的布庆祝伽提那(pāpaṇikena)
三种符合伽提那衣的衣服
下面是三种由信众供养并不需要7个制作步骤的如法衣服:
1.不是通过暗示获得的衣服(Animittakatena) 。
2.不是通过建议获得的衣服 (Aparikathākatena)
3.旧衣服但不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Akukkukatena)
三种不如法的衣服
下面三种信众供养的衣物对伽提那是不如法的:
1.通过暗示获得的衣服(nimittakatena)
2.通过建议获得的衣服 (parikathākatena)
3.向别人借来的衣服 (kukkukatena)
为什么不如法?
一件僧衣不如法因为它是通过作如下暗示获得的:
Nimittakammaṃ jānitabbanti nimittaṃ karoti ‘iminā dussena kathinaṃ attharissāmi’ti.
“通过作暗示”意味着说像这样的话, “我将用这个布料作伽提那” (Parivāra Pāḷi随附经).
Parikathājānitabbā’ti parikathaṃ karoti ‘Imāya parikathāya kathinadussaṃ nibbatessāmī’ti.
“作建议”意味着这样想“我将通过建议获得伽提那衣”。
为什么如法?
一件僧衣不需要七个制备步骤也是如法的伽提那衣是因为像如下这样作供养:
Cīvaraṃ deti, “Iminā kathinaṃ attharathā”ti.
(信众)供养衣服时说,请以这件僧衣庆祝伽提那。”
“Kathinacīvaraṃ dema”
我们供养伽提那衣。
随伽提那而来有几法?
Saha kathinassa attharā kati dhammā jāyanti?
Saha kathinassa atthārā pannarasa dhammā jāyanti.
Aṭṭhamātikā, dve palibodhā; pañcānisaṃsā saha kathinassa
atthārā ime pannarasa dhammā jāyanti.
随伽提那而来有几法?
有十五法随伽提那而来,即:八个编目、两个障碍、五项利益。这15种事随伽提那而来。
〔更多细节请参考巴利经典,其中尊者优波离(Upāḷi)[30]记下了伽提那过程。这些是西亚多济在那个场合对所提的问题的回复。西亚多济陈述的要点,确实可以在巴利经典和注释书当中找到。〕
有关比丘尼僧团的进一步的问题
有一次,四位西亚多——来自明贡永盛(In-sein)的住持、来自沃(Waw)镇的住持、来自德达野(De-da-ye)镇的住持、来自马乌宾镇(Ma-u-bin)的住持——来见西亚多济并就他对《弥兰王问经》的注释中提到的恢复比丘尼僧团的可能性提问。然后他引用那段注释(231页),现翻译如下,
“阿难,如果波阇波提瞿昙弥(Mahāpajāpati Gotamī)[31]同意这八敬法(garudhamma),这件事本身就是她受戒出家。佛陀在他的教化期在任何比丘尼出现之前制定了这八敬法作为基本戒律(mūlapaññapatti)。这包括要求比丘尼候选者只有在满两年后才能请求在两个僧团受具足戒。这是比丘尼僧团还未出现前定下的基本戒律。
当波阇波提瞿昙弥接受八敬法成了比丘尼的时候,她问佛陀:“对这些释迦女,我该做些什么呢?[32]” 然后佛陀想“怎么会这样(kiṃnukho)?” 随后,佛陀生起了这样的想法,“现在仍然没有比丘尼僧团;(像这样)将来也不会有。”
因此,考虑到那时仍然没有比丘尼僧团的事实,并且将来也不会有,佛陀认识到现在正是时候允许比丘僧团剃度比丘尼。所以,佛陀制定了补充戒条(anupaññatti),就是这样:“比丘们,我允许比丘们剃度比丘尼。” 这样,佛陀制定了戒律允许比丘僧团剃度女众。
这个补充戒条和以前制定的或后来制定的戒无关,既不是替代也不是否定某一戒条。”
翻译的一段注释
就上面一段,西亚多济写信回复来自德达野的住持的问题如下:
我发现德达野西亚多不满意我的回答,因为他认为我写的东西混淆了未制定的戒(anuppanna-paññatti)和基本戒(mūlapaññatti)。我见他脸上不高兴。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这里进一步作如下澄清,以便区分未制定的戒和基础戒。
———————-
(杰打汪西亚多)
“不涉及以前制定的或后来制定的戒”,我写这句话指的《随附经》[33]里戒律的顺序:基础戒(mūlapaññatti)、补充戒(anupaññatti)、未制定戒(anuppanna paññatti)。所以,按照这个顺序,我解释上面一段:这个补充戒条和以前制定的或后来制定的戒无关,既不是替代也不是否定某一戒条。”
〔实际上西亚多济回答了从各地来的很多人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如果我把这些问题在这里都写出来就太多了。〕
在这三十一界有情世间生活的众生,都担负着诸蕴的重担,无法逃离苦;他们都会不停地一个接一个地遇到好多种苦,诸如生苦、病苦、死苦等很多苦。在这些众生当中,我们人类有全部的五蕴,必然经历全部的苦,而不会错过任何部分。时间不断流逝,几天几月,几月几年,从不停止;我们有情众生,不断经历生死轮回。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像任何人一样,不得不因为五蕴的沉重负担而受苦。确实他把吃饭看作是担负沉重的身体负担之一。所以,他只吃足够活下去的量。在他这样度过了6个月之后,他的容貌变得非常的明净光耀,像无云的夜空里的圆月。他已经解脱了所有内心的烦恼,所以看起来非常庄严,以至于人们禁不住会仔细打量他。所以人们甚至在缅历1316年德邦月月盈第3日(公元1955年2月24日,他去世前三周)早10点给他照了相,让后代的人们能够有机会看到他的形象。
他突然且不可逆转地接近进入涅槃寂静,尤其是拍摄了他的那些庄严容貌的照片之后。我(作者)一直在他身边,不分白天黑夜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所需,比如帮他站起来,穿着上下僧衣,当他坐不稳时从后面扶着他,在洗手间照顾他的个人卫生,等等。这样在德邦月满月后的第6天(3月14日,去世前四天),我发现他醒来时太虚弱了,完全要依赖我的帮助。他站起来时头是下垂的,并且紧紧抓住我的双肩。所以我就把他的这种情况告知了他的信众,并且请他们叫医生来。
他的信众很快和医生一起来了。检查后医生发现他的体温到了摄氏37.8度,并且诊断是伤寒。医生给他进行了治疗,但是到7号(3月15日)发烧的温度没有变,8号好了一点,但是9号(3月17日)升到38.9度。 然后他们停止了用导管给他喂食。这样,想要放下身体重担的西亚多济,突然到了最后的时刻,即从有余涅槃进入无余涅槃。
显然他一直安详地专注在一个特定的所缘上没有说任何一句抱怨的话,即使他必定一直在经历剧烈的疼痛。他的脸上一直是光耀的,带着微妙的微笑和显而易见的幸福。9号他的高烧一直持续到下午,都没有从38.9度降下来。然而到了晚上10:30(他去世前13小时),我们奇迹般地发现他的温度回到正常,他看起来真的很清新。他自己坐起来,没有要任何人帮他。
那时在那儿和我在一起的有另一个在家信众名叫吴翁培(U Ohn Phey)以及来自东吁(Taung-oo)镇的尊者维啦萨(Sayādaw U Vilāsa)。所以,当吴翁培看到西亚多济面带微笑,就高兴地说,西亚多济已经从疾病康复,会活100岁。然而,在他自己坐起来半小时之后,我们请他躺下睡一会儿,后来他就再也没有醒来。从3点到早上9点我们听到他呼吸很重,他一直因为肺里的痰的壅塞在那里挣扎。来顶礼他的人们很担心他的状况,想要尽快治疗。整个寺院挤满了信众。那时仰光明贡寺的住持和他的信众在一小时前就到了。西亚多济继续因为痰的壅塞在挣扎。但有时他会睁开他的双眼,我们发现他的眼睛如水晶般清澈。
注意到西亚多济的嘴干了,我就慢慢地一滴一滴往他嘴里滴水。带着急切感我开始禅思死亡,即一直担负五蕴重担的我们所有人的不可避免命运。不断有信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刚好在10号星期五的中午,即缅历1316年德邦月月圆日后的第10天(公元1955年3月18日),明贡传承的历史时刻到来了,也就是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通过三十七道品战胜了所有烦恼之敌,进入了最终的涅槃寂静。
他遗体的奇迹
在最尊敬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入大般涅槃之后的那天,他的遗体显现了一个神迹:他的肤色显现出惊人的鲜活颜色,就像化了妆似的。甚至在三五天之后,他的遗体仍然保持同样的庄严。到后来第6天、第7天、第8天、第9天(3月26日),他的遗体仍然保持庄严的样子,像打扮得有各种色彩如红色、蓝色、黄色等等,似安然入睡,没有任何肿胀。就这样他的肤色持续很多天一直鲜艳就像照片里看到的那样。所有的人们,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能亲眼见证这个奇迹。
〔作者注:对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的遗体没有做任何防腐措施,诸如注射药物、移除内脏、放上水银等等。对于这个神迹我敢大胆作证,因为他的遗体一直在我的密切监护之下。〕
但在德固月(Tagu)第三个月盈日(3月36)早晨8点,尽管他的肤色仍然鲜活如故,那些负责葬礼的人把他的遗体放进了棺材,并在里面填上了豆荚灰[34]。很多人抱怨没有经过公众的同意就把他的遗体放进了棺材 。此后的第5天,德固月第七个月盈日(3月30)早晨8点,由吴温(U Win,时任宗教部长)和他的妻子以及吴翁钦(U Ohn Khin,Bamar-khit报刊的拥有者)等率领的一大群人从仰光乘专机来顶礼西亚多济,非常渴望看到发生在西亚多济遗体上的神迹,但令他们错愕的是,他们到来时已经太晚了。
于是,吴翁钦问我为什么把西亚多济的遗体放进了棺材。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同意这样做。这些人从仰光一路飞过来为了瞻仰遗体,非常失望,所以他们先谦恭地请求打开棺材,在他们的请求被忽视之后,他们就直接要求打开它。最后他们不得不举行一个仪式,打开棺材。令每一个人惊讶的是西亚多济的遗体仍然是肤色鲜活的。见到遗体的肤色仍然鲜明,没有肿胀,来自仰光的人们和当地负责的人一致同意把遗体移出棺木并且放回到那个庄严的卧床上。然后他们做了各种安排让公众瞻仰。
吴努和吴翁钦所作的贡献
在缅历1316年德固月第13个月盈日(4月5)早8时,吴努(U Nu,时任总理)、吴顿爵士(拥有Thado-thiri-thudhamma称号)、吴温(时任宗教部部长)、吴翁钦(Bamar Khit报)和其他很多尊贵的客人从仰光来顶礼莲花床上西亚多济的遗体。那时他们代表缅甸联邦政府捐赠了1万缅币用于葬礼,吴翁钦(Bamar Khit报)5千。 而且吴努总理宣称捐献的1万[35]只是政府捐赠的第一部分,政府还会根据需要作进一步的捐赠。
蛇对西亚多济的礼敬
大家一致同意葬礼在德固月(每年的第1个月)的满月日举行。所以白天晚上都有很多人从各处赶来。这样就必须在进来和出去的人之间设置分隔的通道。越接近葬礼,寺院越是拥挤。在德固月的13号(4月5日)下午1:25,一条约5英尺长的蛇从南边进入寺院,它从左右两边的人众之间爬向西亚多济的遗体;他首先试图从一位叫吴攀(U Pan,来自东宗(Taung-zon),最伽拉尔(Zwe-ga-lar)村)的在家信众的背上爬到肩上去接近西亚多济。但后来,它发现从他膝上更容易接近西亚多济的遗体,并且在遗体的脚那里站起来反复点头,那个姿势就像给西亚多济鞠躬。
所有的人,无论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看到了那蛇给西亚多济鞠躬,并且找来了摄影师给它照相(见附图)。一个像蛇这样的动物寻找机会给西亚多济顶礼,真是一个奇迹。从下午1:25起,它在那里待了约两小时五十分,人们挤进人群去看这一奇迹。结果蛇比西亚多济的遗体更引人注目。这样,蛇顶礼西亚多济的消息就广泛地传开了。
一条神秘的蛇
西亚多济保持明净的肤色本就是一个奇迹,而一条蛇冒着生命危险挤进人群寻找接近西亚多济的路,然后向遗体鞠躬,就成了令人惊讶的事。于是,人们就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一个神灵的化身,另外的人则说一条蛇到处漫游寻找食物,只是走向它所朝向的方向。这只是动物的行为方式,没有什么特别的。
一位来自仰光的尼师无意间听到人们这些想法,想要辨明孰是孰非,就发了一个愿:“如果这真是一条蛇,事情就这样过去就好;如果是一个有大威神力的神灵,愿他下来缠绕着我向西亚多济的遗体三鞠躬。”发了这样的愿后她就庄重地坐在床座的脚那里,还有其他约二十位尼师和她在一起。真够神奇的是,那蛇就下来到那些尼师所坐的地方。除了那位发愿的尼师,其余的尼师都吓得四散而逃。这蛇首先缠绕那尼师,然后又往上爬到那莲花床座上,在床座上它停留在西亚多济边上,就像鞠躬那样子,作了三次。这条神奇的蛇其背为棕褐色,两侧覆盖着斑纹和小点,颜色鲜明闪耀。确实是一条很漂亮的蛇。
在那天下午2:45,人们看见那条蛇从庄严的莲花床座上下来,然后爬到带装饰的四轮小车上(为葬礼设计的)。有些人在小车上去寻找那条蛇,但是它就在那里消失了。在德固月的第14个月盈日(4月6日),西亚多济的遗体被移到了带装饰的四轮小车上。当遗体在那小车上放好,人们就从那里下来了。然后很多人和我又看到前一天消失了的那条蛇又出现了,它的上身直立,从西亚多济身体的南边看着他的脸,反复地向西亚多济点头,好像是向他致以最后的敬意。〔那条蛇看起来真的很悲伤,显然是在向西亚多济做最后的致意。〕
人们大声的请求
在缅历1316年德固月的第14个月盈日(4月6日)大约下午4:00,当西亚多济的遗体被放到那个装饰有像三个塔尖的顶棚的四轮小车上时,很多人都聚集到那个小车周围,向西亚多济致以最后的敬意,因为第2天是月圆日,是计划进行火化的最后一天。人太多了,就好像地面都承受不住要倾斜了。100英尺的阁楼和十英亩的寺院建筑群都挤满了人,没有哪棵树下有一点空间。即使这样,还有更多的人正在往这里来。找不到地方坐,很多人不得不在这儿或者那儿站着。也没有足够的房间安排早前从其他城镇或城市来的比丘。为了安排这些比丘,我们不得不请求比多塔尔寺允许我们紧急使用他们的寺院。每一个地方都拥挤着数以千计的人。火化地点安排在寺院地界的东南角,时间计划在下午2点。在那时人们中间就是否应当火化发生了争论。
此时正是下午2点,计划的火化时间。所以,由仰光来的三位西亚多领头的人轻柔恭敬地把西亚多济的遗体从四轮小车搬到檀香木的柴堆上,没有任何音乐歌舞的娱乐(其它类似的葬礼很常见)。这三位西亚多是阿雷多亚(Ale-taw-ya)西亚多、本伽利(Bengali)西亚多和空多亚(Kaung-taw-yar)西亚多。然后阿雷多亚西亚多以沉重的心情双眼噙泪宣布:
“我们很幸运,有机会向西亚多济作最后的礼敬,他的遗体经过21天没有一点肿胀,仍然肤色鲜明,就像很优雅地躺着一样,请你们向他作最后的敬礼、最后的敬礼、最后的敬礼!”
然后很多人哭着请求,“尊者,请不要火化西亚多济的遗体,请不要火化他。”他们请求的声音非常大,听起来就像从天界而来。在民主国家公众的意见总是第一位的,所以他的遗体又从檀香木的柴堆上移到了他后期生活的地方。
这样西亚多济的遗体放到了适当的地方,这个寺院就经常挤满了来自不同城市和乡镇来瞻仰的人。过去的21天一直到当时,他的遗体保持原样,没有肿胀或者流出任何液体,也没有缩小,但慢慢地硬化了。他的脚掌手掌也是这样,但是仍然是玫瑰色。很神奇的是,一个有点带红的团块,像一个红色的水仙花花蕾,出现在他胸部的中心位置。关于那块红的团块,一位来自直通的女生杜钦丁来告诉我她的想法,“尊者,红的团块在胸部的中央,可能是舍利子聚集到地方。”这样,整个身体就不会缩小而变得足够干硬能够敲出“咚咚”声。
令每一个人都惊奇的是遗体确实变得干硬,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神迹。但是像这样长久保存遗体,按现代人的思维并不赞同:并且由于直通郡常有叛乱,长久保护遗体的安全花费也很大;而且也不符合佛教处理圣者遗体的传统,佛陀本人和他的圣弟子都是火化的。所以最后一致通过了一项决定,要在格绒月(Kason)第8个月盈日(4月29)早晨7点进行火化。
当这个消息传到仰光,由梢雪提格(Sao Shwe Thike, 缅甸联邦前总统和部落议会主席)带领一大队人于格绒月第7个月盈日早7点赶到直通。当他们打开玻璃的棺材触碰西亚多济的遗体时,他们发现遗体足够干硬,敲击的时候会发出“咚咚”的声音。他们要求不要进行火化,并且要在中午召集一个会议进行商讨。
也正是在那天早晨,唐卜陆西亚多济(Taung-pu-lu Sayādaw,来自米提拉(Mitthilar)市)和他的比丘同伴及信众,赶来给西亚多济作最后的礼敬。当开会的时间到了,有很多人,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聚集在大厅里边。那个时候大雨倾盆,雷声轰鸣,而在会上人们激烈地争论,在家人不同意火化,而比丘们则要求火化。所以他们所有人不得不同意通过投票表示赞成或反对火化。
最后多数人投票赞同火化,因此第二天,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一起把西亚多济的遗体搬运到檀香木柴堆上,并且一起在早晨7:00将它火化,那是缅历1317年格绒月第8个月盈日(公元1955年4月29日)。
如法的火化
这样,来自全国各地如此多的在家和出家人举行了如法的也完全符合民主的火化仪式。神奇的是,在人群中没有闻到任何火化的味道,遗体在燃烧中保持庄严的样子,没有任何不庄严的移动,像扭曲、转动、收缩等等。还有一种令人惊喜的事,就是火化放射出奇异的光线,不同的色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有白色、蓝色、黄色、褐色、灰色、绿色和红色。有点像晚上夜空的极光,非常神奇,让人们感到悲伤的同时也感到欣喜,它如此美丽,甚至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可能都无法画出来像这样的东西。确实是所有在场的人们,包括我自己,亲眼看到的。
留下的舍利子
很多不同城市乡镇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的信众和弟子们向他做了最后的礼敬,并且火化了他的遗体。然后火化留下的舍利子被分给了弟子和信众。一千粒舍利子和他的衣钵被供奉在直通明贡杰打汪寺所建的宝塔中;在仰光明贡杰打汪寺的园区、在明贡谷伽雷禅院以及南掸邦(Shan State)的东枝(Taung-Gyi)寺也要建同样的宝塔。来自缅甸联邦全国各地的信众,很多人都分到了舍利子带回去供奉。留下的舍利子有大约3比东(pyi daung)[36]
履行了佛教的职责
尊敬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得到良师的指导,很守规矩。当他长大,先是成了沙弥,后来成了受具足戒的比丘,在此期间,他作出了英雄般的努力,学习巴利经典。在37岁那年,他改变了自己的道路,从经典研究变成禅修实践。在大约三年之后,他获得了穿透性的观智,见到了四圣谛。
出于慈悲,从那时起他开始教导法,信众来自很多不同的地方,遍及各行各业。首先,他在明贡谷伽雷禅院教法,然后是他的出生地甘子公村,然后又在谷伽雷禅院,随后在妙腊度过了两年。在这几段时间当中,他不得不忍受对他所教导的法的嘲笑和讽刺。
后来他最终建立了一个大型禅修中心,在那里以他的实际经验和深厚的经典知识教导弟子和信众。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像石山不会为风所动,忍受了各种批评和负面的评价,因为很多人误解了他的简明教导。西亚多济像一头英勇无畏的雄狮,在充满危险的世俗之人的领地上独自作狮子吼,勇敢地散布内观禅法的种子。这些从正念之蓝播散的种子,会在能够被引导的(venaya)弟子的沃土上,结出道智、果智的硕果。
树立榜样
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在证得了逐级穿透性观智并且为了分享他的佛法经验建立了禅修中心后,设法使寺院的设施适合禅修比丘居住,符合《清净道论》的要求。在他的中心,他接受寺院的所有设施作为捐赠者所有、用作居士禅修的小屋,从不据为己有;他只是让其作为佛教的资产。信众供养的任何资具他都使其成为中心的僧团所属。
他希望在中心的所有比丘,无论老少,都有规律地经常到周围托钵。他不接受需要抚养和戒律训练的年轻男生或沙弥(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寺院很普遍地担负此工作)。并且他不接收那些临时出家者(在缅甸称为“难得(dullabha )”)。人们来参加他指导的密集禅修,他会指示他们尽量保持圣静默。不管是参访者或常住众,都要男女分开住。
他只允许禅修者住在他的中心。如果是出家人,他必须非常熟悉出家戒。〔所以出家众不仅必须记住比丘和比丘尼戒,还必须完全懂得它们。〕他会让参加禅修的比丘确保其戒清净,犯了第二重罪(僧残罪)需要通过被称作别住(pārivāsa)和摩那陲灭罪法(mānatta,义为「悦众意」)的特定戒律程序净化[37]。每个诵戒日要求比丘们轮流诵出整套出家戒律。在中心的每个人都应该是身行和语行恰如其分的禅修者。
在礼拜天,西亚多济常常根据情况给信众和弟子们建议和指导。他最有可能简要地劝诫他们通过培养连续的正念达到不放逸住。当我(作者)第一次见到西亚多济,他给了我这样令我印记深刻的指导,“为了你自己尽量抓住每一个机会。”这个指导让我铭记于心并且坚持一生。任何人破坏了寺院立下的规矩,就会要求他立即离开寺院不得延误,不得找任何站不住脚的借口。这样,西亚多济像他的长老们一样严格训练他的弟子们,使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究竟的涅槃之乐只有在佛教的幸运期的众生可以获得。毫无疑问,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带着帮助我们体验究竟之乐的崇高目的,面对多种挑战和困难却不屈不饶地在不同地区教导法,包括建立一个伟大的禅修中心,在那里他不倦地教导信众和弟子正念禅修45年,无人能比。就他重新发现并开显给我们解脱道而言,很显然我们的伟大导师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是为了我们来到这个星球上的。现在他在这个星球上的时间已尽,但他给我们展示的道路却是永恒的、不受时间限制的。不可否认,全缅甸出现了很多禅修中心,在那些地方禅修者一直在按照西亚多济制定的指导方针修习内观。我们还从多种报纸、期刊、杂志了解到,他的方法甚至远远地传到了其它国家如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印度等。
作为像我(作者)这样的普通人,不可能在这样短小的一个传记里尽述他的成就,展示他所有的独特素质和伟大人格。实际上我一直渴望地等待了三年,希望有其他人能够写一本优秀的西亚多济的传记。因为没有见到别人出来做这件事,我不得不下定决心,尽最大努力自己来写这个传记,按时间顺序展示尊敬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世上最伟大导师之一——的光辉的一生。于是我在缅历1319年(公元1957/58年)的雨季安居期间开始写作。基于我自己对他的了解和从很多其他相关人员那里收集的资讯,我尽力写好这本传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作者,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说这是一个完美的作品。如果有一本更好的传记出现,以展示我们伟大导师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的一生,毫无疑问将会让每个人感到高兴。
——第三部分终
第四部分
西亚多济的著作清单
尊敬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在国内外作为阿罗汉而著称,下面是他的著作清单:
1. Peṭakopadesa Aṭṭhakathā Pāḷi 藏释经巴利文义注;
2.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ṭṭhakathā Pāḷi (volume-1) 巴利文义注翻译(卷1)
3.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ṭṭhakathā Pāḷi (volume-2) 巴利文义注翻译(卷2)
4.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ṭṭhakathā Pāḷi (volume-3) 巴利文义注翻译(卷3)
5. Sajjetāvidhi visajjanā 答复始于准备的方法
6. Ārambhāvidhi visajjanā 答复始于开始的方法
7. New Translation of Visuddhimagga 新译《清净道论》
8. The commentary on 40 perspectives 四十个角度注释
9. Milindapañhā Aṭṭhakathā Pāḷi 弥兰王问经巴利文义注
10. Nibbānakathā (prose) 涅槃论(诗集)
11. Guide to Nibbāna 涅槃指引
12. Article on Nibbāna 论涅槃文章
13. Article on Mindfulness 论正念文章
14. Satipaccaye, or Vinicchayasamūha 念缘或裁决集
15. Kathinavinicchaya (prose) 伽提那裁决(诗集)
16. Translation of Kathina 伽提那翻译
17. Phalasamāpatti (Phala Absorption) 果等至(果定)
18. The translation of Mahāsalāyatana Sutta六处大经翻译
19. The translation of Mūlapariyāya Sutta根本法门经翻译
20. Pādāpādāraha vinicchaya
21. Paṭiññātakaraṇa vinicchaya 作自言裁决
22. Consecrated Hall (Sīmā) 戒堂/圣殿
23. Progressive Vipassanā Insight 内观次第
24. About Anusaya (Potential Defilements) 关于随眠烦恼
25. Analysis of Atiritta
以传播佛教为唯一目的,西亚多济写了上述这些书。
教他经典的老师
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受过很高的教育,所以他能够写出两部著名的巴利义注以及与三藏、义注、复注、复复注一致的很具挑战的经文裁决(vinicchaya)。
西亚多济把他的经教方面的成就归因于他的老师如下文:
“索阁(Saw-ke)寺西亚多,他和蔼又仔细,从我孩提时代到我14岁成为沙弥,他不分白天晚上对我进行基础教育。
我的表哥尊敬的拉坎那(Lakkhaṇa)西亚多,是曼济苏(Man-gyi-su)森林寺的住持,他非常系统地教我,使我非常精通巴利圣典、巴利义注和复注。
尊者喇金达,是山顶寺的住持和三个佛学院的院长,他教导我直到我能够逐字翻译和全面理解巴利经典、巴利义注、复注的字词、句子和段落。
这些具有深不可测的高素质老师,我(Nārada那拉达)对他们感激不尽,因为他们给予了我充分的经典知识,让我能够为佛教的三个阶段的传播作出贡献。”
他的内观老师
按照巴利义注、复注、佛教历史等等,在佛灭后一千年内,被称为不放逸住的四念处修行代代相传,很多人——包括出家人和在家人——修四念处。那些圣者的简介和回忆录记录于几种文献之中[38]。这样正念在佛灭度后被广泛地修习了一千多年,但后来变得几乎绝迹,因为禅修者的数量逐步减少并且好老师几乎找不到。然而幸运的是,它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仍然存在于文献中,以及存在于像下面提到的少数几个圣者的活生生的记忆中:
钦多亚寺的尊者柯玛
在敏东(Min-don)王时期 ,敏东王新建了宝满(Ratanapūra)王国[39]并且慷慨地供养了第五次经典集结,还将经典和注释书镌刻在数千大理石石板上的巨大工程[40]。那时出现了两位划时代的比丘,明贡区北部的钦多亚寺(钦森林寺院)的尊者柯玛,和后来被称为替隆西亚多的尊者柬谛玛(王国的皇家导师之一)。他们俩从小到大都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起跟相同的老师学习(dalhī-mitta, sandiṭṭha, sambhatta);他们作为寻法者同伴,常常花时间一起聊得很高兴,一起和谐地探讨佛法(piya-bhāṇita, saha-dhammika, samagga, samodāna);他们互相都很关心对方的福祉(atthakkhāyita)。他们一起接受非常有学问的老师的训练,直到他们成了受过高度教育的、在那个时代备受尊敬的比丘。这些老师来自两大学派:那莫(Namo)和替隆(Thee-lone)。
不放逸住
这两位比丘其中之一是尊者柬谛玛(Candimā)以替隆西亚多的名号著称,他完成了学习后,大部分时间在替隆学派教学,后来成了替隆学派的最高领导者,作为皇家导师之一,他很著名,被敏东王高度地尊敬。另一个比丘,尊者柯玛,完成学习后他到明贡地区的北部独处修行,直到被认为在法上获得了重大突破并且获得了神通(按照随后会提到的他的简介)。
和他的密友保持联系
尊者柯玛被称作钦多亚西亚多,希望和他最好的朋友分享他的佛法经验,常常去看尊者柬谛玛(替隆西亚多),并且几乎每晚都花些时间和他平静地聊天。一天傍晚,钦多亚西亚多对替隆西亚多说了几句包涵智慧的话,“我的朋友,我不敢像你那样作为一个皇家导师仅仅执行了教导经教的任务就死去。”钦多亚西亚多常常抓住机会给替隆西亚多讲出世间法诸如道、果、涅槃;有时讲如何次第培养定力到达禅那的程度,如何次第培养各阶观智,以及经历禅那和道果是什么样的感觉。
有一天当谈到证悟禅那和道果,替隆西亚多根据经典分析了有关事宜说,一个人宣称获得的任何成就,只有当它和经典、义注、复注一致,才能说是真的。对他的话,钦多亚西亚多作出了这样的回应,“我的朋友,修法的实际经验不能精准地和你从经典学到的一样,因为经典通常处理的是具有不同性格倾向和不同知识水平的不同的人〔也即不是量体裁衣〕。所以我不认为每一个人都以完全一样的方式经历法。你不能下结论说一个人自己的佛法经验只有精确地和经典一样才是真的。”
进入终极的寂静
后来钦多亚西亚多不再谈论这种事。他只是听替隆西亚多济讲,不时对他表示赞同。但是,一天傍晚,替隆西亚多说:
“最要紧的是经典说了什么,而不是个人依据自己经验说了什么。”
那时,钦多亚西亚多回答说,
“这是每个人在获得亲身的法的体验前说的话。实际经验知识和经典不完全一致不应该被责备。”
这样说了之后,钦多亚西亚多站起来回他的寺院。像往常一样,替隆西亚多会送他一程,在进入森林的入口处和他说再见。然后钦多亚西亚多对他最好的朋友说了最后一句话:
“我的朋友,我现在要离开你,希望你付出英雄般的努力培养正念以便就在这个佛法教化期证得道果。”
这样说了之后,他腾空而去,僧袍随风摆动。就在那天晚上,钦多亚西亚多在破晓前圆寂,进入涅槃的终极寂静。
以敬仰之心凝视钦多亚西亚多
当钦多亚西亚多腾空而去,留下替隆西亚多在下面,他长时间凝视着钦多亚西亚多所去的方向,站在原地不动,内心暗自希望再见到钦多亚西亚多。后来,由于他超过了平常的时间还没有回来,他的弟子担心他就出来寻找他,发现他毫无目的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是当他们喊他时,他才回过神来。那天晚上,替隆西亚多懊悔地责备自己:
“替隆,替隆,你一直是这样知名,但实际上仍然是无用的。你的朋友柯玛多明智!他的人生在此佛陀的教化期活得真值!”
一位沙弥听到他的自言自语,就问,“尊者,您在说什么?”“没什么,不关你的事。”
腾空
第二天早晨,替隆西亚多接到钦多亚西亚多去世的消息,他去那儿作了葬礼的所有安排,在七天内火化了他最好的朋友。
从此以后,替隆西亚多的性格和行为举止都发生了很大改变。郭寅盖(Koyin Guy)注意到他的变化,坚持问他关于钦多亚西亚多的情况,他回答说,“当我像往常一样送别他,他说,’朋友,我们就在这儿告别。’ 在森林的入口处,他腾入空中,僧袍在空中飘动,留下我在下面。”
钦多亚西亚多因为通过一切时中培养持续的正念(appamāda)获得了神通而很著名。
皇家导师
尊者柬谛玛作为替隆学派的领导者和皇家导师而著名,他见证了他最好的朋友的修行成就,因此生起了急迫感,于是他放弃了很成功的学术职位和所有世俗事务,余生都过着日夜精勤独处修行的生活,只允许一个侍者(kappya净人)陪伴他。他生来就具有很好的波罗蜜,又有次第的内观智,因此他在证悟四谛上获得突破,与经典一致;他还被认为获得了神通,后面提到的他的生平简介会证明这一点。
不要告诉任何人
有一次,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的月夜,那位侍者想洗澡,就去一个离寺院挺远的湖。令他很惊讶的是,他发现替隆西亚多已经在那湖里洗澡。当他正在想像西亚多济这样一位老人,怎么可能在晚上来到这个湖里,替隆西亚多说,“净人,只要我还活着就不要给任何人讲。”然后,西亚多济就腾空而去。只有在西亚多济去世后,那位侍者才告诉人们他所见证的这件难忘的事。
按照《大念处经》,替隆西亚多济的禅那成就直接源于持续培养正念(也称作警觉,不放逸)。
上至不还果(三果)
有一次,在对在珅玛伽尔(Shane-ma-kar)村的戒堂结界期间,有很多长老西亚多到来并聚集在那里。这些西亚多来自很多不同的地方包括曼德勒皇城(Mandelay Royal City)、实皆市(Zagain City)、明贡等等,部份还被国王授予了至上导师(raja-guru)称号。然后西亚多济开始他的开示,说他会谈论他所修过的,上至所达到的满意的阶次。接着他详细解释了如何修习内观,如何次第培育观智,如何经历道果证悟,如何进入果定,一个阶次接一个阶次直到三果。
廷戛扎尔西亚多的请求
人人都感恩西亚多济关于如何修行证得道果、涅槃的开示,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一样。他的精深的佛法开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即使是在那个时代学问很高的比丘也一样。其中尊者阿戛(Bhikkhu Agga),被称作廷戛扎尔(Thin-ga-zar Sāyadaw)西亚多,谦逊地请求他就这个主题写一本书,以利未来的佛法传播。于是,替隆西亚多作了这样的回复:
“我的朋友吴阿戛,在这里你可以修行,或者你也可以按照你希望的方式教法。但是涉及到写一本书,你的著作必须和经典一致。如果存在有争议的东西,当我们活着时我们可以澄清,但我们所有人不久都会死;我担心那些争论,如果发生了,会一直无法解决。”
阿雷多亚西亚多
当时尊者曼居萨(阿雷多亚寺即中林寺的住持)是听到替隆西亚多济这个甚深开示的弟子之一。所以,尊者曼居萨也放下了他的经教工作夜以继日地专注在内观禅修上,直到他达到了满意的佛法阶次。因此,尊者曼居萨也是作为证得不还果的西亚多济(证得三果的长老)而倍受尊敬。
〔作者注:据说尊者曼居萨从孩提时代就是替隆西亚多的忠实学生。〕
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关于他的内观禅修老师说了这样的话:
“三位伟大的老师,即钦多亚西亚多、替隆西亚多和阿雷多亚西亚多,我对他们无尽地感恩,他们给予我如何修习内观完成出家的目标(完全证悟)的指引。”
这就是他的导师们的传承。
经典和修行二者
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非常努力使佛陀的教法兴旺发达,在所有方面都展现出昔日的光辉。所以他是一个伟大的老师,也是一个伟大的巴利注释家,作为一位阿罗汉被缅联邦政府和全国人民高度地尊敬。他从40岁到85岁的45年间,担负起了佛法的教与行(pariyatti、paṭipatti)的责任:他首先自己学习和实践法,然后教导他人,为了大众不辞辛劳,足迹遍及上、下缅甸的很多不同的城市和乡村。就经教的责任(pariyatti)而言,他除了写了关于戒律(vinaya)、经(sutta)和究竟法(abhidhamma)的裁决外,还写了两部巴利义注。就修行(paṭipatti)的责任而言,他自己按照《大念处经》密集禅修,并向很多人教导了正确的方法。
他的弟子们
在他投身于光耀佛教的45年间,有很多弟子来到他的座下接受指导。他们包括:
出家弟子众:
- 尊者葛剌萨(Bhikkhu Kelāsa),勃固(Bago)省三都顿(San-daw-dwin)寺的住持。〔这位西亚多现在77岁,他是西亚多济的最忠实的弟子之一。〕
- 尊者维苏达(Bhikkhu Visuddha),是仰光明贡和永盛明贡(Insein Mingun)中心的导师。
- 尊者梭巴那(Bhikkhu Sobhana),仰光马哈希禅修中心的导师。
- 尊者万那(Bhikkhu Vaṇṇa),直通禅修中心的导师。
- 尊者南迪亚(Bhikkhu Nandiya),在上缅甸被称作唐卜陆(Taung-pu-lu)西亚多,他被尊为阿罗汉而备受尊敬。
- 尊者纳润达(Bhikkhu Narinda),冲吁(Chaun-oo)镇甘多(Khandaw)中心。
- 尊者班蒂达(Bhikkhu Paṇḍita),密卦(Myit-kwae)镇钦(Khin)森林中心。
- 尊者焦谛卡(Bhikkhu Jotika),东吁(Taung-oo)市吉多(Kyidaw)中心导师。
- 尊者宋达拉(Bhikkhu Sundara),标碑(Pyaw-bwe)的雪比(Shwe-pyi)禅修中心导师。
- 尊者班达瓦(Bhikkhu Paṇḍava),毛淡棉市( Maw-la-myaing)妙保佤(Myo-bout-wa)念处中心导师。
上面列出的十位西亚多是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非常忠诚的弟子。他们年龄在55岁到77岁之间,是他们各自禅修中心的导师,都非常精进地助力佛教的兴盛以重现过去的辉煌。
像出家弟子一样,也有很多在家弟子精勤于助力佛教绽放绚丽的光芒,他们是下面这些人:
- 妙腊的波涤公禅修中心创始人吴三敦。
- 吴齐翁(U Chit-aung,出过家),著有《念处灯释》(Satipaṭṭhāna-dīpanī)扼要介绍正念方法。
- 妙腊的吴顿(U Tun,出过家)。这位绅士过去被称作尊者雷迪·南迪亚,因为他是雷迪西亚多济的忠诚弟子。他著有《具念观察》(Mindful Observation)一书。
- 仰光伽玛尔宇(Ka-mar-yut)的吴米亚郭(U Myat Kyaw,出过家)。这位绅士(当他是出家人时)被称作明智法说法者(Dhamma-preacher Paṇḍita-dhamma),他著有很多内观书籍,包括《内观手册》(Vipassanā Manual)和《圣道指南》(Guide to Noble Path)等。
戒尼古萨拉
戒尼古萨拉在缅历1271年(公元1909年)以在家人身份来到明贡谷伽雷禅院跟西亚多济修行。后来因为对法的强烈的信心,剃度出家,法名古萨拉。 她建立了一个禅修中心,并且在那里一直教导内观禅修将近四十年。甚至一些比丘也在她指导下禅修,所以她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戒尼。
最后一位弟子
我,也就是这本传记的作者,和其他人相比是最后来到直通明贡杰打汪禅修中心在西亚多济指导下禅修的人,并且用我的余生一直照顾西亚多济的所有所需,直到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刻。
更多的弟子们
实际上,尽管没有在上述列表中提及,西亚多济还有多得多的弟子,在不同的城市和乡镇在他们的禅修中心教导内观禅修。下面是他们的这些中心的一个列表:
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指导下的附属中心(中译注:中心列表不翻译)
1. Jetavan Center, Tha-ton Township
2. Sāsana Yeikthar, Tha-ton Township
3. Mingun Center, Rangoon
4. Yangon Sāsana Yeikthar, Rangoon
5. Ka-mar-yut Sāsana Man-aung, Rangoon
6. Five-tier Pagoda Vipassanā Center, Rangoon
7. Taung-gyi City, Mye-phu Center
8. In-sein Mingun Jetavan
9. Taung-wine-ga-lay, Maw-la-myaing Township
10. Myo-bout-wa, Maw-la-myaing Township
11. Kyite-than-lan, Maw-la-myaing Township
12. Mote-pon, Khemāsīvaṃ Center, Maw-la-myaing
13. Thin-gan-daw Center, Kyite-kami Township
14. Than-byu-zayat Center, Kyite-kami Township
15. Mudon Center
16. Mudon Block Center
17. Mudon Khayan Center
18. Kyun-doe Khayan Center
19. Zar-tha-byin Center
20. Center, Yin-nyain Township
21. Shwe-goo Center, Taung-zon Township
22. Kokatut Center
23. Sandwin Center, Bago Township
24. Sāsana Yeikthar, Bago Township
25. Taung-zon Kaa Village Center
26. Dike-oo Center
27. Taw-jwe Lake Center
28. Sāsana Yeikthar, Taung-oo Township
29. Kyi-daw Center, Taung-oo Township
30. Phyu Center
31. Shwe-kyin Center
32. Myo-oo Center, Yedarshe Township
33. Satipaṭṭhā Center, Swar Township
34. Bo-ti-kone Center, Myo-Hla Township
35. Relic Hill Center, Thar-ga-ra Township
36. Ye-dar-she Nut-ye-dwin Center
37. Satipaṭṭhāna Center, Pe-nwe-kone Township
38. Satipaṭṭhāna Center, Ma-u-bin Township
39. Pyin-ma-nar Daw Myavadi, Sudhamma-medanī
40. Sate-nyan-don Center, Pyin-ma-nar Township
41. Le-way Sāsana Man-aung Center Pyin-ma-nar Township
42. In-daun Center, Ela Township
43. Ariyāvaṃsa Forest Center, Ela Township
44. Shwe-pyi-thar Center, Pyaw-bwe Township
45. Yee-le Center, Thar-zee Township
46. Taung-pu-lu, Mitthila Township
47. Mingun Center, Taung-dwin-gyi Township
48. Gwe-gyi Kyaung Center, Taung-dwin-gyi Township
49. Yuar-thar Center Taung-dwin-gyi Township
50. Yet-mali Center Taung-dwin-gyi Township
51. Nabe-dan Forest Center Taung-dwin-gyi Township
52. Nut-mout Sin-the Lake Center Taung-dwin-gyi Township
53. Kyout-ba-daun City Center
54. Kan-yin Kyaun Center, Myit-guate Township
55. Mingun Meditation Center, Pan-Hlain Township
56. Satipaṭṭhāna Center, Taung-thar Township
57. Sein-ban Sāsana Meditation Center, Mandalay Township
58. War-gin-kone Center, Mandalay Township
59. Shwe-pyi Center, Mandalay Satipaṭṭhāna Center
60. Khantaw Satipaṭṭhāna Center, Chaun-oo Township
61. Kye-mone Center
62. Saik-kon Center, Shwe-bo
63. Meditation Center, Kathar Township
64. Meditation Center, Moe-gote Township
65. Satipaṭṭhāna Center, Jobin-gout Township
66. Satipaṭṭhāna Center, Lebhadan Township
67. Mingun Meditation Center, Mesout Township
68.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Taung-gyi, Shan State
69.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Lin-khay, Shan State
70.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Yap-sout, Shan State
71.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Pintaya, Shan State
72.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Pye-hla, Shan State
73.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Moe-ne, Shan State
74.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Mine-pan, Shan State
75.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Hanbat, Shan State
76.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Conbar, Shan State
77.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Pin-long, Shan State
78.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Aung-ban, Shan State
79.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Mout-me, Shan State
80. Sāsana Man-aung Meditation Center, Kyout-me, Shan State
81. Khemāsīvaṃ Meditation Center, Beeline, Indochina
82. Thein Kyaung Meditation Center, Bangkok, Thailand
83. Veḷuvan Meditation Center, Monkeying, Thailand
84. Kan-oo Kyaung Center, Waw Township
85. Twin-tay Center
86. Mingun Center, De-da-ye Township
87. Mingun Center, Lamugyi village
88. Meditation Center, Kyike-lat Township
89. Meditation Center, Myaun-mya Township
90. Khar-daw-mi Meditation Center, Myaun-mya Township
91. Mingun Center, Hin-tha-da Township
92. Nan-chaung Mingun Center, Than-dwe Township
93. Jade-taw Mingun Center, Than-dwe Township
94. Kin-maw Center, Than-dwe Township
95. Khan-daw Center, Myaung-mya Township
96. Khan-daw Center, Myin-moo Township
97. Khan-daw Center, Khin-mon Village, Mon-yuar Township
98. Vipassanā Center, Gun-nyin-sait, Myin-moo Township
99. Ye-le-ga-lay Center, Ma-u-bin Township
100. Mingun Center, Basein Township
101. Mingun Center, Laputta Township
102. Mingun Center, Phaun-byin Township, Kalaywa
103. MeditationCenter, Ma-gyi-bin Matawkan, Basein Tsp
104. Mingun Center, Thone-za Township
105. Mingun Center, Maw-la-myaing -june
这些是已经建立了的禅修中心。现在,在吴努总理政府当政期间,在很多不同的城市和乡镇新建了很多禅修中心,在这些地方禅修者按照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制定的禅修指引用功。
“佛法住世过半时,善法王之大转机”
从古代就有个民谣(daboun)[41]说,“Sāsanā Ta-wet, Min-goun Ta-set,” (意思是佛法住世过半的时候,有一个善法王带来的转机。)[42] 我的解释是,这个民谣预示了西亚多济的一生,因为现在是佛历2500年,正好是佛法驻世5000年的一半[43]。如果你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解释“Min-goun Ta-set”(善法王带来大转机),你有这个权力。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是确定的:现在佛法住世2500年,毫无疑问是佛法住世5000年的一半。我们只需要找出谁是“Min-goun”(中文是“善法王”)。在这种情况下,我愿意简单地解释Min-goun这个词为Mingun(明贡)。
完全不可否认
在佛历2500年之前的40年,为了海内外众生(海外如泰国、印尼、印度等),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重新发现并开显了丢失了多个世纪的正念之道(appamāda不放逸)。考虑国内外有很多人踏上了这条道路,无可否认,他重新发现这条道路的英勇的努力,促成了佛教的繁荣并重现过去的辉煌。再者,他颇具天赋,成功地写了两部巴利注释,在缅甸历史上没有其他人完成过这种独特的任务。
我见证了这样的事实:尊敬的明贡西亚多济不知疲倦地且无与伦比地完成了佛教的两个任务,这是以八不可思议的未曾有法[44]光耀世间,并且导向涅槃之乐,所以他被缅甸联邦政府和全体人民视为阿罗汉而备受尊敬。
现在正好是佛法住世时期的一半,因为是佛灭后2500年。这正好与尊敬的明贡西亚多济的45年弘法生涯相吻合,他在此期间重新发现并开显的正念之道(appmāda不放逸)现在正向所有方向放光。正好是佛法住世期的一半,他为海内外众生重新发现并开显了通往涅槃之道。考虑到这个事实,假设民谣所说“Sāsana tawet, Min-gaun Taset,”(佛法住世过半时,善法王之大转机)是指明贡西亚多济,是很合理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甚至把它修改为
“Sāsana Ta-Wet, Mingun Ta-Set.”
“佛法住世过半时,明贡之大转机”(Mingun替换了Min-goun(善法王))。
古贤写的诗偈
根据那个民谣,有一首先贤写的诗如下:
“几近佛法住世过半期,无与伦比的比丘,如目犍连子(Moggaliputta)和龙军(Nāgasena),长期积累的大功德,具足深邃的智慧,威力如金刚的武器。
他会竖起胜利的旗帜,在驶向涅槃的船头。想跟随他的人,会放射出基于正念的智慧之光,驱除无明的黑暗。很可能他在此世间,代表佛陀他本人。”
这首诗是数十年前一些智慧圣贤所作,他们以其世间和出世间智慧像日月一样照耀人间。很可能他们所写的是指敬爱的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他已于三年前进入了究竟的涅槃寂静。
〔作者注:我写这个明贡杰打汪西亚多济的传记,尽我的最大努力展示他的一生。但毫无疑问,他的一生还有很多很多可写的,甚至可能不可计数,但我必须就在这里结束。〕
——第四部分终
下面是巴利偈诵和翻译
编辑在这里以期就明贡西亚多济过世一事,提起紧迫感:
Evaṃ aniccataṃ jammiṃ; ñatvā durabhi-sambhavaṃ
Taṃ pattuṃ vāyame dhīro; yaṃ niccaṃ a-mataṃ
padaṃ
认识到无常性可怖不可避免,
智者努力证得永恒与不死。
Tādisopi mahā-thero; saddhamma-dīpa-jalito
Maraṇassa vasaṃ gato; mādisesu kathāva kā.
即使如这样的大比丘,是圣法的明灯与光辉,
也会遭受死亡,更不要说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
Amhe’pi bhonto maraṇassatiṃ bhāvema —
“A-ddhuvā vata bho saṅkhārā!”
“A-niccā vata bho saṅkhārā!”
“A-sukhā vata bho saṅkhārā!”
“Dukkhā vata bho saṅkhārā!”
“A-sārā vata bho saṅkhārā!”
“Anattā vata bho saṅkhārā!”
——亲爱寻法者们,让我们修习死随念:
“朋友,诸行确实是不恒常的!”
“朋友,诸行确实是无常的!”
“朋友,诸行确实是无乐趣的!”
“朋友,诸行确实是苦的!”
“朋友,诸行确实是没有实质的!”
“朋友,诸行确实是无我的!”
吴拉明英译(于美国)
2019年1月17日
中译后记
翻译完这本传记的最大感悟是:明贡西亚多教导的法,代表着佛陀教导的解脱道在两千五百多年之后的伟大复兴。
我们知道南传佛教认为,佛陀的正法住世五千年,但是注释书对这五千年的发展情况有不同的解释。《长老偈》的注释书讲了五个时期:解脱机遇期、禅定机遇期、戒德机遇期、经典机遇期和布施机遇期。按缅甸的传统说法,每个机遇期五百年,共两个循环。这样我们所处的时期就是第二个五百年的解脱机遇期。
明贡西亚多重新发现了四念处最简单直接的修法,使得解脱道的修行不再那么高深莫测,让真诚有信心的禅修者很快获得法益,最后让这个教法传遍了全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教法完全经得住佛教的法与律的检验。虽然由于明贡西亚多的诸多书籍都未翻译成中文,我们不能直接阅读他的开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马哈希禅法了解他教导的禅修方法。我修学了多年马哈希禅法又学了巴利语之后,逐渐认识到这个禅法绝不只是表面看符合经典,而是在最根本的原理和方法上系统地符合经典。
另一个感悟是:即使像明贡西亚多和马哈希西亚多他们那样在当时有名的人,他们出来教禅的时候,都受到了很多基于无知和误解的批评,所以传播正法也是很不容易的事。
我们今天能够有机会学习正法,应该非常珍惜,不要错过这个解脱机遇期。
感谢所有为完成本书翻译作出贡献的人。
汤华俊
2022年10月7日
- 卡拉卡奇(Karakaṭ)、库姆(Kum)和梅加(Māgha)是占星术术语。前两个是指太阳轨迹的两个特定部分。太阳轨迹分为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两小时。最后一个,Māgha,是某些恒星群,可以被看作是在尊者出生时最接近月球的星座。 ↑
- 在那个年代,寺院是唯一可以上学的地方,那时没有现代学校,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才引入了现代学校。 ↑
- 应该是《胜利吉祥偈》,Buddha Jayamaṅgala Gāthā。 ↑
- Dve-Mātikā即是出家戒,因为是佛陀为比丘和比丘尼僧团二者制定的,所以称为“两组”。 ↑
- 具足戒(upasampada)的五个要素:1、合格的受戒人(vatthu),2、正式公告(ñatti),3、一致认可受戒(kammavācā),4、结界的戒场(sīmā),5、协作的僧团成员(parisā)。 ↑
- 4个征兆:作者可能指悉达多王子出家前去皇家园林遇到的老人,病人,死人和出家人。 ↑
- Bhūtaṃ bhūtato passati这段可以在《无碍解道》和《如是语》中找到。字面意思就是“观所存在的如其本来那样”。如像马哈希西亚多按照巴利经典解释的那样,每一个刹那在我们的身心中,不同现象生起、消失,例如,当我们看见某物或某人,在那一刹那新生起的只是视觉所缘、眼净色和看的认知过程,这代表了在那一刹那我们是什么。无论美与丑、喜欢与不喜欢,见者与被见者——所有这些只是幻象,对于在耳、鼻、舌、身、意生起的现象,也是同样道理。 我们可以按照念处经,观照身体的行动、感受、心念和感官反应,以超越幻象见到当下这些法。| ↑
- 行之教的责任是指自己实践内观并且出于慈悲与他人分享。 ↑
- 如果一个人梦到白象,按传统的解释这是一个吉兆,此人不久会见到圣者。 ↑
- 中译注:五种机遇期(yuga)是:道果机遇期(vimutti),禅那机遇期(samādhi),戒机遇期(Sīla),经典知识机遇期(sutta),布施机遇期(dāna)(长老偈-2,普萨(Phussa)长老偈997偈注释)。按照缅甸传统说法,每个机遇期五百年,两个循环,现在正处于第二个循环的解脱机遇期。 ↑
- 三藏是指佛法的三个部分,即经藏(sutta)、律藏(vinaya)和论藏(abhidhamma),这位西亚多是缅甸历上第一位能够背诵三藏及其义注和复注的人。 ↑
- 东吁是在中缅甸的一个城市,因出产槟榔而著称,缅甸很多人喜欢嚼槟榔,就像嚼口香糖那样。所以一个喜欢咀嚼槟榔的人如果被送到东吁,他会非常高兴。 ↑
- 四合蜜是由酥油、蔗糖、食用油和蜂蜜混制而成。这种四合蜜,通常需要在太阳下弄熟,需要不断搅拌才能获得最好的品质。它很有营养,名义上叫作“药(Bhesajja)”,允许比丘比丘尼在不允许固体食物的时段(中午十二点到黎明)服用。 ↑
- 对三宝的不坏信意味着已经证了初果。 ↑
- 在《长老偈》Phussa长老偈的注释里讲到这五个机遇期。按缅甸传统的解释,每个机遇期五百年,两个循环,共五千年。 此处英文原版有些不清楚不合理,所以对信息作了补充(方括号里的内容)。 ↑
- 维萨甘玛是一个天界的建筑师,是四大天王天的一位天神,本生经很多故事里帝释天指定他为像菩萨那样的圣贤作建修。 ↑
- “过出家生活”是巴利词paribbaje(pari+vaja)的意译,此词的字面意思是“作为一个宗教的托钵者到处游走”。在日常用语里则是过出家生活。 ↑
- 中译注: 英文的note同时包含标记和观照的意思,对应大念处经中的动词pajānāti,但中文没有对应的词,所以只能用两个词“标记观照”来表达这个意思。但是在高阶观智可以舍弃标记,为了精确表达这点,这里我们把“标记”加上括弧:(标记)观照。 ↑
- 纯观阿罗汉意味着他只是通过纯粹地修习观禅达到完全证悟,而没有培养高阶止(samatha)直到获得神通。 ↑
- 瑞金僧团(Shwe-kyin Nikāya)是缅甸第二大僧团,仅次于善法(sudhammā)僧团。大约百分之五(五万)缅甸比丘属于此僧团。这是按照1990年僧团组织法被这个国家法律上认可的九大僧团之一。就坚守戒律而言,瑞金僧团是比善法僧团更正统的僧团,并且它的领导层更集中化和具有层次结构。 ↑
- Dve-mātikā是两组出家戒,一组是比丘戒,一组是比丘尼戒。 ↑
- 中译注: 这里sajjetā应该是sajjenta(preparing准备)的从格,书名的大致意思是:回答从准备开始的修行道路。而下一本书Ārambhāvidhi Vissajanā大致意思是:回答从入门开始的修行道路。 ↑
- 彬马纳现在是缅甸新建的首都内比都(Nay-pyi-daw)所在地。 ↑
- 按照律藏,食物和饮料分成四类:1.Yāva-kālika包括食物和饮料(如米饭和牛奶),僧侣允许从黎明到中午食用。例如,今天早上提供的米饭和牛奶只能在今天早上食用,下午或第二天早上则不允许食用。2.Yāma-kālika包括一些饮料,允许从黎明到晚上最后一段时间饮用,如酸橙汁等。因此,第二天黎明之时则不许饮用。3.Sattāha-kālika是一种食物,从提供之日起计算七日内允许食用;包括黄油,酥油,蜂蜜等。
4.Yāva-jīvika是药物和药用叶子,根等,一次性提供后可终生使用。」 ↑
- 这是指律藏第四卷。 ↑
- 伽提那(Kathina)是一个佛教术语,是指制作僧衣的寺院仪式,其过程按传统包括7个步骤:洗布(由信众供养或者从坟场收集,等等)、检查、裁剪、拼合、缝制、染色、完成后作一个记号(Vi-5,308) ↑
- 一件僧衣如果在供僧衣节作了净化,有五个月合格期(从雨季安居结束算起),不然就只有一个月合格期(Vi-2,376)。一件僧是衣如果是在合格的时段(Kālacīvara)里供养的,称为“合格衣”,一个比丘使用的时候不需要完成特定的戒律义务。 ↑
- 律藏·大品,巴利经文353页。 ↑
- Paṃsukūla意思是有尘灰的布,是从坟场或垃圾堆等处捡来的。 ↑
- 尊者优波离是被佛陀誉为律藏的专家,在第一次经典集结中他负责诵出整个律藏。 ↑
- 波阇波提瞿昙弥(Mahāpajāpati Gotamī)是佛陀的生母的妹妹,在菩萨悉达多王子出生七天后,他母亲便去世了,正是波阇波提瞿昙弥精心照顾王子,也正是她在阿难尊者的帮助下,成功地劝说佛陀允许女众出家作比丘尼。 ↑
- 参考(律藏)小品经447页。 ↑
- 《随附经》是律藏的第五部。 ↑
- 这是缅甸信众保存他们尊敬的出家人的遗体的传统做法。 ↑
- 缅币Kyat那时的价值相当于当今同等数量美元的价值。 ↑
- 比东是一个小篮子,用于测量大米的量,其大小是28cm x 28cm x 17cm。 ↑
- 最严重的违犯是四驱摈罪(pārājika波罗夷),犯戒之人会被逐出僧团,不能和僧众共住,不再被承认为比丘或比丘尼;第二严重的是僧残罪(Saṅghādisesa)。僧残属於比丘或比丘尼违犯的粗恶罪(重罪之一)。而且相对于驱摈罪,犯了这十三条戒的比丘还可以「残留」在僧团中,因此汉译「僧残」,保留了「残留在僧团中」之意。梵文的atisesa还保留「残余」的意思,巴利文的ādisesa可能是由atisesa转化而来,但是已失去「残留」之意。犯僧残罪者需要向他的同伴比丘坦露自己的过失,天数等于他对他们隐匿这些过失的天数,到结束时由至少二十位比丘在戒堂(Sīmā)决定可以重新接纳他入僧团,这些程序被称作別住(pārivāsa)和摩那陲(mānatta)。(中译注:中译时参考字典作了编辑)。 ↑
- 是指诸如《长老传记》、《长老尼传记》、《自说经》、《本生经》等等。 ↑
- 这是缅甸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名曼德勒(Mandalay)。它的古城墙和尘埃,古供水系统,见证着曾经的辉煌。 ↑
- 这些大理石石板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厚的书。 ↑
- 缅语中的daboun意思是(被孩子、演员或者是狂人)随机诵出来而且广为流传的言论,并且被解释成预言。 ↑
- “善法王”在缅语中读音是Min-goun,和Mingun(明贡)读音完全一样。 ↑
- 按照《长部》注(卷3,161)和《增支部》注(卷1,130)讲佛法住世5000年,在第一个千年,会有具有四无碍解的阿罗汉;在第二个千年,只有具有六神通的阿罗汉;第四个千年,阿罗汉没有神通;第五个千年,只有次一些的圣者如三果、二果和初果圣者。中译补充:注释书对佛法住世五千年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本书注释10的五种机遇期的解释才符合这里的上下文。 ↑
- “八不可思议未曾有法”见《增支部8.19经》(Pahārāda sut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