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供养经(中部142经)

中部

萧式球译

一四二.分析供养经

 

这是我所听见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迦毗罗卫释迦人的榕树园。

这时候,大波闍波提.乔答弥拿著两件新衣前往世尊那里,对世尊作礼,坐在一边,然后对世尊说: “大德,这两件新衣是我为世尊亲手而纺、亲手而织的。大德,愿世尊悲悯,收下这两件新衣吧。”

大波闍波提说了这番话后,世尊对她说: “乔答弥,把这两件新衣送给僧团吧。当这两件新衣送给僧团时,就会成为对我的供养和对僧团的供养。”

大波闍波提第二次对世尊说……

大波闍波提第三次对世尊说: “大德,这两件新衣是我为世尊亲手而纺、亲手而织的。大德,愿世尊悲悯,收下这两件新衣吧。”

大波闍波提说了这番话后,世尊第三次对她说: “乔答弥,把这两件新衣送给僧团吧。当这两件新衣送给僧团时,就会成为对我的供养和对僧团的供养。”

世尊说了这番话后,阿难尊者对他说: “大德,愿世尊收下这两件新衣。大德,大波闍波提对世尊有很大的助益:她是世尊姨母,当世尊母亲命终后,由她哺乳给世尊,由她养育世尊成人。大德,世尊也对大波闍波提有很大的助益:由于世尊的帮助,她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由于世尊的帮助,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由于世尊的帮助,她对佛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淨信,对法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淨信,对僧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淨信,具有圣者所推崇的戒;由于世尊的帮助,她对苦没有摇摆,对苦集没有摇摆,对苦灭没有摇摆,对苦灭之道没有摇摆。大德,世尊也对大波闍波提有很大的助益。”

“阿难,正是这样,正是这样。阿难,一个人由于别人的帮助,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难,我说,这是不易以作礼、起立、合掌、恭敬,以供养衣服、食物、住处、医药用品来回报的。

“阿难,一个人由于别人的帮助,他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阿难,我说,这是不易以作礼、起立、合掌、恭敬,以供养衣服、食物、住处、医药用品来回报的。

“阿难,一个人由于别人的帮助,他对佛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淨信,对法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淨信,对僧具有一种不会坏失的淨信,具有圣者所推崇的戒,阿难,我说,这是不易以作礼、起立、合掌、恭敬,以供养衣服、食物、住处、医药用品来回报的。

“阿难,一个人由于别人的帮助,他对苦没有摇摆,对苦集没有摇摆,对苦灭没有摇摆,对苦灭之道没有摇摆,阿难,我说,这是不易以作礼、起立、合掌、恭敬,以供养衣服、食物、住处、医药用品来回报的。

“阿难,有十四种对人或其馀众生的供养:布施给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这是第一种供养;布施给辟支佛,这是第二种供养;布施给如来的阿罗汉弟子,这是第三种供养;布施给进入了阿罗汉果位的道路的人,这是第四种供养;布施给阿那含,这是第五种供养;布施给进入了阿那含果位的道路的人,这是第六种供养;布施给斯陀含,这是第七种供养;布施给进入了斯陀含果位的道路的人,这是第八种供养;布施给须陀洹,这是第九种供养;布施给进入了须陀洹果位的道路的人,这是第十种供养;布施给清除了贪欲的外道,这是第十一种供养;布施给有戒行的凡夫,这是第十二种供养;布施给没有戒行的凡夫,这是第十三种供养;布施给畜生,这是第十四种供养。

“阿难,布施给畜生,可得一百倍回报;布施给没有戒行的凡夫,可得一千倍回报;布施给有戒行的凡夫,可得百千倍回报;布施给清除了贪欲的外道,可得百千乘百千倍回报;布施给进入了须陀洹果位的道路的人,可得不可计、不可量倍回报;更不用说布施给须陀洹,布施给进入了斯陀含果位的道路的人,布施给斯陀含,布施给进入了阿那含果位的道路的人,布施给阿那含,布施给进入了阿罗汉果位的道路的人,布施给如来的阿罗汉弟子,布施给辟支佛,布施给如来.阿罗汉.等正觉了。

“阿难,有七种对僧团的供养:布施给以佛陀为首的比丘和比丘尼僧团,这是第一种供养;布施给佛陀入灭后的比丘和比丘尼僧团,这是第二种供养;布施给比丘僧团,这是第三种供养;布施给比丘尼僧团,这是第四种供养;以少量供养物布施给比丘和比丘尼僧团,这是第五种供养;以少量供养物布施给比丘僧团,这是第六种供养;以少量供养物布施给比丘尼僧团,这是第七种供养。

“阿难,到了将来的时候,僧团里会有一些穿上了袈裟衣但戒行不好、本性邪恶的后人。阿难,我说,即使在那时供养那样的僧团,都可得不可计、不可量倍的回报。阿难,我说,对僧团的供养比对人的供养带来更大的果报。

“阿难,有四种供养与清淨1。什麽是四种供养与清淨呢?

“阿难,有一种供养由布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受施者使其清淨。有一种供养由受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布施者使其清淨。有一种供养布施者不能使其清淨,受施者也不能使其清淨。有一种供养由布施者与受施者一起使其清淨。

“阿难,哪一种供养由布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受施者使其清淨呢?

“阿难,布施者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受施者戒行不好、本性邪恶。这种供养由布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受施者使其清淨。

“阿难,哪一种供养由受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布施者使其清淨呢?

“阿难,布施者戒行不好、本性邪恶,受施者具有戒行、本性善良。这种供养由受施者使其清淨,不是由布施者使其清淨。

“阿难,哪一种供养布施者不能使其清淨,受施者也不能使其清淨呢?

“阿难,布施者戒行不好、本性邪恶,受施者也戒行不好、本性邪恶。这种供养布施者不能使其清淨,受施者也不能使其清淨。

“阿难,哪一种供养由布施者与受施者一起使其清淨呢?

“阿难,布施者具有戒行、本性善良,受施者也具有戒行、本性善良。这种供养由布施者与受施者一起使其清淨。

“阿难,有这四种供养与清淨。”

世尊.善逝.导师说了以上的话后,进一步再说:

“善戒人施恶戒人,

施者有信心欢悦,

深信作施得大果;

施者淨化此供养。

 

恶戒人施善戒人,

施者无信心不悦,

不信作施得大果;

受者淨化此供养。

 

恶戒人施恶戒人,

施者无信心不悦,

不信作施得大果;

施者受者俱不淨。

 

善戒人施善戒人,

施者有信心欢悦,

深信作施得大果;

此施能感大果报。

 

离欲人施离欲人,

施者有信心欢悦,

深信作施得大果;

此是最高财物施。”

 

———————————————————

 

1 “清淨” (visuddhi)在这里有 “正确” 、 “如法” 的意思,然后再引申出:因为供养如法,所以能够带来大果报。

在经文所述的四种供养与清淨之中,第一种因为布施者令供养清淨,所以能为布施者带来大果报。第二种因为受施者令供养清淨,所以也能为布施者带来大果报。第三种因为布施者与受施者都不令供养清淨,所以不能为布施者带来大果报,只能带来小果报。第四种因为布施者与受施者都令供养清淨,所以能为布施者带来更大的果报。另外,在偈颂中还加多一种清淨,就是布施者与受施者都是离欲之人,这种供养是一种最高的财物布施,所以能为布施者带来最大的果报。

原文出处:http://www.chilin.edu.hk/edu/report_section_detail.asp?section_id=60&id=466